游戏百科

流量疲软?转化困难?抓住TikTok留存密码:让用户非买不可!

“绑定情绪,在TK杀出重围”在TikTok的算法逻辑里,内容只是载体,情绪才是真正的推流引擎。用户不会因为一条视频信息量

“绑定情绪,在TK杀出重围”

在TikTok的算法逻辑里,内容只是载体,情绪才是真正的推流引擎。

用户不会因为一条视频信息量大就选择停留,却会因它带来的情绪共鸣而点赞、评论、转发——

这些行为,正是TikTok判断内容是否值得推荐的关键信号!

那么,品牌该如何在TikTok上绑定一种基础情绪,让用户一想到你,就联想到某种特定的感受?

我们从下面三个成功出海的品牌中,或许能找到答案。

图源:Google

01

Ban.do:

把快乐做成一种品牌符号

来自洛杉矶的小众创意品牌Ban.do,从发饰起步,如今已成长为年营收超5000万美元的生活方式品牌。

它的TikTok内容,几乎就是一场色彩与快乐的视觉盛宴。

在@shopbando的账号中,你看不到生硬的广告。

取而代之的是:办公室里突然出现的彩虹文具、闺蜜之间互送可爱礼物的场景,甚至是对未婚夫偷偷收藏“心情冰箱贴”的幽默吐槽……

图源:TikTok

这些内容不强调功能,却处处传递着轻松、乐观、治愈的情绪。

一条吐槽未婚夫喜欢心情冰箱贴的视频,获得了260万播放量。

用户们在评论区里分享自己的类似经历,形成了一场关于小确幸的集体共鸣。

Ban.do的成功,在于它把快乐这种情绪,具象成了彩虹色系、治愈小物、生活片段,并通过TikTok的真实场景呈现出来。

它不是单纯在卖东西,而是给大家分享一种让人开心起来的方式。

图源:TikTok

02

Sculpd:

用成就感治愈现代人的焦虑

英国黏土手作品牌Sculpd,诞生于疫情封锁期间。它捕捉到的,是人们在不确定时代中对掌控感和成就感的深层渴望。

在TikTok上,Sculpd的内容风格与Ban.do品牌截然不同。

它不强调美学,而是聚焦于过程!

图源:TikTok

一段段加速播放的黏土制作视频,配上轻快的音乐,让用户在十几秒内看完一个作品从无到有的全过程。

一条仅15秒的鸡蛋盘子教程,便获得了1610万的播放。

用户留言问:“用的是哪种黏土?”“多久能干?”这些问题的背后,是一种“我也可以做到”的心理。

Sculpd品牌还善于与手作类达人合作,比如与@chambremauve合作制作海绵宝宝盘子,将小众创作与大众IP结合,进一步降低了用户的尝试门槛。

它的成功,在于把内容绑定了用户们想要得到的情绪:不需要专业技巧,每个人都能在创作中找到治愈。

图源:TikTok

03

Haivivi:

用陪伴感打开AI玩具市场

深圳品牌Haivivi的BubblePal,是一款基于AIGC的对话式AI玩具。

在TikTok上,它没有强调技术参数,而是聚焦于情感陪伴这一核心情绪。

Haivivi品牌选择与科技类、亲子类达人合作,拍摄生活化场景的视频:孩子抱着毛绒玩具问问题、听故事、模仿角色声音……

视频中不刻意推销,而是自然呈现孩子与玩具之间的互动与笑声。

图源:TikTok

一条由达人@moela9581发布的视频中,孩子与BubblePal对话的片段引发了许多家长的讨论。

评论区有人写道:“由人工智能抚养的孩子……这很值得期待。”

Haivivi的成功,是因为其产品和传播内容绑定了“陪伴感”——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社会中,孩子需要玩伴,父母也需要帮手。

图源:TikTok

04

快为你的品牌绑定一种情绪吧!

从上述三个案例可以发现,成功的TikTok情绪营销都遵循着以下路径:

1)找准情绪关键词

基于品牌定位与用户深层需求,锁定如快乐、成就感、陪伴感等基础情绪;

2)通过内容具象化情绪

用真实场景、教程、互动等内容形式,让抽象情绪变得可感知、可体验;

3)让用户成为情绪传播者

鼓励晒单、分享、互动,使情绪成为一种“社交货币”,推动内容自然扩散。

在TikTok的算法世界里,内容或许会被淹没,但情绪不会。

当你成功为品牌绑定一种基础情绪,用户就不再只是购买产品,而是在为一种感受、一种身份、一种生活方式投票。

你的品牌,准备好绑定哪一种情绪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