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首批“小氢出行”氢能助力“小蓝车”在秦创原(泾河)智造创新产业园、1980泾造中心产业园、西安工投集团泾河产业园等泾河新城多个区域进行正式投放,为企业员工和市民游客提供代步服务。这标志着泾河新城在强化氢能应用的新赛道上,推出了第一张绿色出行“氢”名片。

这款采用氢燃料电池技术、最高时速25km/h、80g氢气理论续航120公里的代步车,充电1秒钟能开1公里。用体验了“小蓝车”的吴先生的话来说:“轻便、环保,又安全。”


氢能应用场景
不断拓展
这批小蓝车的生产厂家是盛世盈创氢能科技(陕西)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盛世盈创”)。“让氢能在生活中触手可及”是其发展愿景。这家公司2022年6月在泾河新城注册成立,同年10月入驻秦创原(泾河)智造创新产业园,之后便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今年2月,盛世盈创顺利挂牌陕股交;7月推出的陕西首架液氢无人机成功试飞,标志着陕西在液氢低空应用领域取得重大技术突破;8月“上新”两条产线,一条是年产量20万套的去离子器生产线,另一条是年产量5万台的西北首条小型风冷堆氢燃料电池全自动化生产线。近日,与西安交通大学技术团队合作研发的氢气检测胶带打破海外技术垄断实验成功,并将在近期实现量产。


“两年多来,盛世盈创通过创新研发,不断拓展氢能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场景。公司副总经理田东明向记者透露,除了已投放的这批“小蓝车”外,公司生产的氢能助力摩托车、观光车也将投放市场,与创维汽车联合研发的氢燃料公交车也即将于近期下线。这些,将有效助力我省氢燃料产业链的发展,提升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整体水平。
氢能产业链条
不断聚集
一家注册仅两年的企业何以发展得如此迅猛?这与在“双碳”目标下国家大力推进氢能产业发展的大背景分不开,与陕西省发力将氢能产业打造成为引领传统能化产业升级、推动全省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新引擎的统筹产业布局分不开,与泾河新城积极抢抓时代机遇分不开。
2022年8月,《陕西省“十四五”氢能产业发展规划》出台,提出依托西咸新区打造全省燃料电池产业核心区。
2023年4月,“秦创原·西部首届氢能产业发展高峰论坛暨全联新能源商会氢能专委会团标建设圆桌会”举行。以此为开端,50余家龙头企业搭建起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能源领域高端交流合作平台。

2023年10月,泾河新城发布《西咸新区泾河新城氢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提出,未来三年,泾河新城将以秦创原“两链融合促进器示范区”为依托,全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燃料电池产业示范区和氢能装备研发制造基地”。
2023年11月23日,陕西省科技厅为秦创原总窗口未来产业创新聚集区(泾河新城氢能产业)授牌。2024年5月29日,氢能产业创新聚集区建设方案顺利通过省科技厅评审;6月7日,陕西省科技厅正式批复西咸新区泾河新城建设秦创原氢能产业创新聚集区。

围绕氢能产业聚集发展,泾河新城规划建设了“秦创原·氢合湾氢能产业两链融合科创区”。作为新城氢能产业聚集区的核心承载区,秦创原·氢合湾——氢能产业两链融合科创区围绕打造西部第一、全国一流的氢能产业聚集区和创新生态区,聚焦氢燃料电池及关键装备制造、核心技术研发、氢能应用示范等领域,逐步形成了“1站、2所、3中心、多园区”的协同发展格局,为氢能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产业发展空间。其中,氢燃料电池产业园、绿能汽车产业园作为秦创原·氢合湾起步区的重要空间载体,已吸引伯肯氢能、旭氢时代、盛世盈创、秦氢元等在内的17家氢能企业入驻,其中质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入选西安市首批“氢能产业链主企业”。
氢能科研成果
不断转化
企业招引来后,如何留住企业?来自秦创原创促中心的“氢能经纪人”在泾河入区企业攻克“卡脖子”技术等方面发挥了突出作用。在泾河新城的大力支持下,“氢能经纪人”积极对接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联动发挥陕汽、陕煤等泾河入区龙头企业产业化作用,全面引入秦创原春种基金等金融“活水”,以全流程的管家式服务持续推动泾河新城氢能企业布局氢燃料电池研发、有机液态储氢、光催化制氢等关键核心技术,推动重大科研成果不断涌现,产业化进程持续加速。
今年8月7日,秦创原氢能产业创新聚集区重点项目投产仪式在西咸新区泾河新城举行。多家高校与企业签署氢能产业合作协议,这意味着将有更多的科研成果将走进生产线,奔向应用市场。

今年6月,位于泾河新城泾河两链融合示范园内的德创未来汽车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德创未来”)接到了河北唐山一家钢厂的订单,预订300辆氢燃料重卡。“这款新车创下了全国氢燃料商用车行业内单笔最高销量纪录!”德创未来特种车总工程师姜伟高兴地说,“比起传统燃油车,氢能卡车稳定性好、续航长、能耗低,是500公里以上干线运输场景的未来。今年我们还有了第一笔海外氢燃料重卡订单,海外市场也会越扩越大。”

易泰汽车科技作为目前国内唯一在氢燃烧领域规模化研发测试氢燃烧发动机的企业,将成立子公司联合西安海擎氢能科创研究院,在秦创原未来产业创新聚集区(泾河新城氢能产业)核心区域打造绿色氢电产业园,建设泛氢能领域的关键技术共性研发平台、氢能产品共性测试平台、氢能核心零部件生产制造中心,促进新区氢能产业强链补链。
氢能产业
加速抢抓机遇
2024年3月全国两会上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前沿新兴氢能等产业发展”。氢能产业正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3月21日,泾河新城召开秦创原未来产业创新聚集区(泾河新城氢能产业)工作推进会,对外发布了《秦创原未来产业创新聚集区(泾河新城氢能产业)建设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依照方案,泾河新城将全面构筑“一核两区”的氢能产业空间格局,力争做到“四个实现”,全力推进未来产业创新聚集区建设。泾河新城将以打造“全国氢燃料电池产业示范区和氢能装备研发制造基地新标杆”为目标,围绕“引育并举打造产业集群”“创新驱动实现技术突破”“需求导向拓展应用场景”“资源联动加强协同发展”“全面布局强化服务保障”五个方面,制定出具体二十项重点任务支持氢能产业发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方案》的发布,加速了泾河新城氢能产业发展的脚步。
9月3日,11个氢能产业项目签约落地泾河新城。这11个项目总投资23.8亿元,涉及制氢、储氢、用氢等氢能产业全领域,将进一步助推泾河新城氢能产业加速聚集,为泾河新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活力。
11月,天海创能----西安交通大学氢能检测研究院在泾河新城正式揭牌成立。这所研究院汇聚了西安交大20余位在氢能技术、材料科学及工程应用领域具备深厚学术造诣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教授,旨在探索氢能领域关键技术与创新材料,以推动氢能产业快速发展,优化新城能源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近年来,泾河新城制定了一系列氢能产业支持政策,不断整合汇聚产业上下游资源,推动氢能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快速融合发展;同时从基础设施、要素保障、营商环境等方面做好服务,为项目落地、运营和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良好的产业生态吸引了氢能企业纷纷落户。截至目前,泾河新城氢能产业聚集区内共引入及培育氢能企业52家.其中,上游制氢环节3家,中游储运环节9家,中下游燃料电池环节11家,下游终端应用及检验检测环节29家,落地产业链项目数量占陕西省的三分之一,西安市的二分之一以上,已形成氢能“制—储—运—加—用”全链条产业生态,构建起包括自动驾驶系统、整车和燃料电池系统、固态底盘与镁合金零部件的商用氢能车全产业链,推动氢能全产业链已初步成型。

预计到2026年,泾河新城将聚集氢能企业超过100家、氢能行业产值突破100亿元,成为名副其实的“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燃料电池产业示范区和氢能装备研发制造基地”。争当西安“北跨”发展战略先行者的泾河新城,将借“氢”之力,为西咸新区、西安市乃至陕西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氢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