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东问题开始迎来终局之后,特朗普的重心还是会继续放在亚太。
这是特朗普为期一周的亚洲之行,表面上看议程的焦点是贸易,但背后还是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对特朗普来说,这次访问亚洲,真正最重要的还是中美贸易谈判。
站在特朗普的角度看,签署新的贸易协议,为美国企业创造机会,同时维持关税收入流向美国财政部,这些战略目标,都是特朗普这次访问亚洲势在必得的东西。
而其中的焦点,仍然是我国。
目前双方已经展开了一系列谈判,而最终的达成可能要等到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峰会期间,这也会决定未来中美关系的走向。
现在,一切都还是未知数。

此前特朗普已经承认,对我国进口商品征收严苛关税并非长久之计,但特朗普这么说未必就会这么做,从美国开始审查双方第一阶段贸易协议也可以看出来,特朗普的话,有时候连一半都不能信。
从结果上看,特朗普这次亚洲之行主要目标有两个,第一个是同我国进行贸易谈判,第二个就是尽可能拉拢其他亚太国家,并让美国从中获得更多利益。
具体来说,他可能会尝试说服我国恢复采购美国农产品,以及放宽对外国取得稀土材料的限制,然后就是让美国企业更深入进入我国市场,并避免全面的贸易摩擦。
只要达成了这些目标,对特朗普来说,这场亚洲之行应该就稳了。
但显然,这一切没那么容易达成。
以稀土为例,稀土是制造半导体、武器系统、汽车智能手机不可或缺的矿物,这也是美国最大的软肋,同时通过不购买美国大豆,也可以有效打击特朗普在农村地区的基本盘。
最重要的一点还是,美国消费市场对我们来说已经没有那么重要了。
曾经美国可以吸纳我国出口总量的五分之一,但今天美国早已经不是关键的出口市场。对美国来说,他最大的筹码无非就是加征关税,但随着我国出口市场不再依赖美国,关税这一招对我们的效果也已经没那么好了。
目前来看,双方有限的短期博弈中,都是在下更长远的一盘棋。
除了贸易问题之外,特朗普这次访问亚洲,还有一个重点,那就是“扮演和平”。
以访问马来西亚为例,特朗普在一场专门为他安排的仪式中担任主角,然后泰国还与柬埔寨签署和平协议。
这一切,特朗普都可以说是他自己的功劳。
此前泰国和柬埔寨因为边界问题爆发冲突,今年7月时双方甚至还在互相轰炸,然后在特朗普的关税威胁下,迫使了两国停火。
把关税当武器,然后自己再扮演“和平使者”,这就是特朗普独特的“人格魅力”。
关税凭什么能够在美国手里变成武器?
根本原因还在于,美国是全球最大消费市场。而亚洲什么最多?出口导向型经济体最多。
所以,面对特朗普的关税威胁,泰国和柬埔寨才可能“握手言和”。过去一年,亚洲许多经济体都因为特朗普关税而动荡不安。
尽管一定程度上2017年的特朗普对华关税导致亚洲其他国家制造业兴盛,但第二任期的特朗普,则选择了火力全开,最终受伤了是所有制造业国家。
在这个基础上,特朗普成了几乎所有小国“巴结”的对象。

在亚洲许多制造业国家中,都希望寻求特朗普关税之下的喘息空间,虽然部分国家已经和美国达成协议,但仍然还有一些国家陷于谈判,没有任何正式贸易协议。
所以这次特朗普,也完全有可能在亚洲访问过程中,和其他国家达成一部分贸易协议。
其中当然也包括我国。
这里要单独提一下东南亚,这个地区其实非常特殊,一方面东南亚已经深度融入美国电子供应链,从手机到电脑平板,几乎都已经在东南亚生产了,但另一方面,东南亚这些所谓的电子供应链,又高度依赖我国提供的零部件和材料。
东南亚是一定程度上吃到了中美贸易摩擦的红利,但今天随着特朗普再次归来,新的关税也将重创东南亚。
过去十年,东南亚对美出口已经翻倍,但各国10%至40%的关税,仍然会对这些经济体造成巨大冲击。
这份所谓的“不平等条约”什么时候会用回旋镖的方式击中美国,一切还尚不可知。

最后,特朗普亚洲之行中还有一个重点,那就是日本。
自高市早苗担任日本首相后,特朗普曾评价她是一位具备“力量与智慧”的女性。而这次双人见面,高市早苗能否与特朗普建立稳定可行的合作关系,也是对高市早苗的一大考验。
在首次国会演说中,高市早苗已经承诺要提高日本国防预算,这也意味着,日本可能会在亚洲,继续扮演着美国跟班的角色。
美日联手布局亚太,背后的重点当然是我们。
特朗普此前就曾谈及此事,称将敦促日本为美军部署提供更多支持。而日本目前的美军人数是全球最多的,约有5.3万人。
这次高市早苗保守派上场,显然也会和美国继续搞不少的幺蛾子出来。
总体来说,这次特朗普的亚洲之行,意味着美国再次将战略重点放在了亚太地区,而高市早苗成为日本首相,也变相为特朗普放大了这一趋势。
未来几年的大国关系,可能都藏在特朗普这次的亚洲之行中。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