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瓷上丹青|张学文·青花综合彩陶瓷艺术的文脉传承与教育使命

张学文,1943年生于江西赣州、樟树人。1964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现任景德镇学院教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受聘为

张学文,1943年生于江西赣州、樟树人。1964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现任景德镇学院教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受聘为景德镇陶瓷大学、苏州工艺美院、江西工艺美院等高校客座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家级、省级工艺美术大师及高级职称评委;法国利摩日第三届陶瓷创作国际大奖赛、全国陶瓷技艺大奖赛等赛事评委。江西省陶瓷研究所、新加坡景德镇现代名人陶瓷收藏家协会、中国台湾《陶艺》杂志、景德镇市美协、女陶艺家协会等单位和学术团体顾问。

瓷上丹青|张学文·青花综合彩陶瓷艺术的文脉传承与教育使命

文/翰艺

青花斗彩间,点线面交织出一位陶瓷艺术家的执着与创新。

在景德镇这片陶瓷艺术的热土上,张学文教授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和前瞻性的设计思维,成为当代陶瓷艺术领域的重要革新者。他将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理念相融合,开创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为陶瓷艺术的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径。

1964年毕业答辩后全班同学与导师 施于人教授合影(左一张学文)

艺术传承·从陶瓷学院到教授之路

张学文的陶瓷艺术生涯始于1964年,那一年他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毕业。随后,他被分配至原轻工业部陶瓷工业科学研究所艺术室工作。

这段经历让他深入接触到陶瓷工艺的科学研究方法,为日后创新奠定了坚实基础。1979年,随着景德镇陶瓷职工大学(后并入景德镇学院)的创办,张学文转入教育领域,开始了他长达数十年的教学生涯。

在教学中,他始终担任《陶瓷造型设计》、《陶瓷设计基础》和《毕业设计》等陶瓷艺术设计专业主干课程。作为景德镇学院的资深教授,他还兼任景德镇陶瓷大学、苏州工艺美院、江西工艺美院等多所高校的客座教授。他的教育理念超越了传统的技艺传授,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艺术素养。

教育使命·专门培养大师的老师

张学文在陶瓷教育领域的贡献尤为突出,被誉为“专门培养大师的老师”。他在原景德镇陶瓷职工大学任教三十余年,培养了大批陶瓷艺术人才。他首创的“陶瓷现代设计法”应用于教学中,对启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陶瓷艺术设计水平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一创新教学方法打破了传统陶瓷艺术的桎梏,为学生打开了全新的创作视野。

80年代在全国轻工业系统出口陶瓷设计进修班上为学员授课

1990年,张学文荣获中国轻工业部颁发的从事工艺美术创作三十年荣誉证书,这是对他长期投身工艺美术教育与创作的极大肯定。2000年,他成为享受江西省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彰显了他在陶瓷艺术教育领域的卓越地位。张学文的教学实践不只是局限于课堂,他还积极参与国际陶瓷艺术交流,曾多次应邀赴日本、韩国、法国、新加坡等国家和港澳台地区讲学、交流、展览,将中国陶瓷艺术推向世界舞台。

教学成果

1、曾担任四期由原国家轻工业部委托陶瓷职工大学举办的"全国轻工业系统出口陶瓷艺术设计人才培训班"教学计划编制、执行、管理及教学,为全国各产瓷区培养设计人才做出了较大贡献;学校及此项目受到原轻工业部通报表彰;

2、曾担任江西师范大学景德镇美术大专部主任以及陶瓷设计基础专业教学,为江西师范大学培养历届陶瓷艺术设计大专毕业生做出了极大贡献!

3、在任大专部主任期间曾在暑假为中国台湾陶艺家举办过四期陶瓷工艺高级研修班,並组织学校几位老师赴中国台湾花莲高级工业职业学校举办的瓷釉彩绘研习班主导教学。

4、曾担任三期江西省陶瓷研究所等单位承办的国际陶瓷工艺美术培训班教学,为培训新加坡、北欧等国际陶艺家业务提升尽心尽力!

与北欧陶艺家交流上课

5、曾专程为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授课、为景德镇陶瓷大学、中国轻工陶瓷研究所、苏州工艺美院等单位的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的高级人才培训班授课。並为国家教育部下达苏州工艺美院电教微课教材库编撰录制项目担任顾问和指导……。

总之,多年来一直为国内外的人才培养孜孜不倦、呕心沥血,曾三易自编教材,其三十万字的《陶瓷设计基础》教材被轻工业出版社认定为国内急需和缺乏、内容丰富和新颖、有价值的教材拟予出版。(因故未出版发行),除此还自制了大量教具和示范作品。他所亲自教过的学生中,有很多都已经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省级大师。张学文教授被人们赞称为"大师的老师"、"大师的大师"。

张学文教授治学严谨、认真负责,动人事迹数不胜数。一次带学生北京毕业考察,为了不影响学生的学业和教学计划的完成,竟然甘当"不孝之子",坚守一线教学岗位,放弃作为长子回赣州为父奔丧,留下终身遗憾!

还有一次带学生北京毕业考察期间,为遗忘行李误上车的学生不受冻,放宽心,竟然通宵达旦,忍受北京11月中下旬刺骨寒风,将自己的棉大衣让给学生穿,因陪同该生而误失火车坐位,从天津站到山东淄博……这种师德师风,广受学生们的尊敬和爱载!现今八十多岁高龄的张教授,还带了几位徒弟,意欲将自已的绝技和创造性思维方法,通过高校导师带研究生和传统师傅带徒弟相结合的方式,传承下去,发扬光大,"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理论创新·设计方法论与综合彩概念

张学文不仅在创作实践中成果丰硕,在理论领域也建树颇丰。他首创的“陶瓷现代设计法”新思维,包括模拟设计法、反常设计法和构成设计法等创造性思维方式。其中的 《试谈反常设计法》论文曾荣获全国首届陶瓷学术论文征评三等奖 ,体现了他在陶瓷理论领域的深厚造诣。

他提出的“陶瓷综合彩”新概念,为陶瓷装饰艺术开辟了新的可能性。这一概念打破了传统陶瓷装饰的界限,允许艺术家自由融合多种工艺和材质,创造出前所未有的艺术效果。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原副院长、教授杨永善评价道:"张学文先生全面系统地研究`综合装饰’的方法和理论,填补了这个领域中的空白,为中国传统陶瓷装饰研究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艺术创新·青花与综合彩的突破

在陶瓷艺术创作中,张学文突破了传统青花艺术的局限,开创了青花与青花斗彩点线面构成设计的新形式。

他的作品融中华民族民间传统与现代设计新潮为一体,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他巧妙地将中国白描绘画与西洋素描色彩相结合,将民族图案语汇与超时空浪漫手法相融合。在他的青花花卉作品中,常以中国传统图案的“整体完美”观,超时空、超地域地将春夏秋冬不同季节、东西南北不同地域的花卉完整地共生在同一枝上。他的青花斗彩艺术更是备受青睐。所斗的釉上彩饰用工整遒劲而又清淡细腻的中国绘画白描手法勾勒花朵形象,用西洋绘画色彩学的色相、明度、纯度三要素变化为基础。注重色彩的冷暖对比和自然过渡,色彩雅丽丰腴,使之与釉下青花挺健刚毅的勾线和层次丰润的分水融合得恰到好处。

艺术特点·点线面的交响与造型创新

张学文的艺术风格独具特色,主要有五大类别:

其一是“青花”,青花是张学文陶瓷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既有浓厚的传统技艺功底,又有强烈的现代装饰意识,作品气势大度。其工笔之作线条酣畅有力、分水层次丰腴;其写意之作注重装饰构图、笔墨意趣高雅。其作品五大特色:刻意处理青白虚实关系;巧妙分布浓淡干湿关系;大胆运用图案规律和装饰程式;善于经营点、线、面三者之关系;讲求装饰的立体效果及与造型的关系。

其二是“青花斗彩”,将有其独特个性的新彩与别具一格的青花艺术相结合,形成了独有的、令人青睐的青花斗彩艺术。将枝叶抽象概念地、以勾线工整、青翠素雅的青花描绘之,所斗釉上彩花头却具象地精致描绘,色调雅丽、变化丰富,釉上釉下冷暖争奇斗艳,却又相映相衬,谐和吻合。

其三是“综合彩”,这类作品构思新颖、手法独特、形式感强、品味高雅,正是作者艺术修养和综合素质高超、思路宽广活跃、创造精神开拓、文化底蕴深厚的集中反映。他擅用无光粗涩与光洁滋润的材质肌理进行强烈对比,在对比中寄寓谐和;常用彩绘与雕刻两种不同工艺相结合。其高温刻瓷将形象的素描关系刻画得精致入微,别有雅趣。

其四是“新彩”,新彩艺术与景德镇传统画法有所不同,相异之处主要在于色彩的应用不墨守成规,吸收西洋画法,注重装饰色彩色相、明度、纯度“三要素”构成,讲求光色的色彩变化和明暗的素描关系。色彩变化丰富而又过渡自然,用色大胆而又和谐高雅。在构图上多采用图案的装饰手法和骨格形式;在形象上采用中国绘画的白描技法和形象描绘,将中国画法、西洋画法、图案装饰画法有机地融为一体,风采优雅、品味独特,有其个性。

其五是“产品设计”,他从事陶瓷设计教学与设计创作六十余年,有着丰富的设计经验和精深的理论水平,尤其是首创的“陶瓷现代设计法”,将设计水平提升得更高。除以设计理念进行艺术陶瓷的创作外,还为企业厂家设计了不少餐具、茶具、文具、灯具、酒具以及礼品瓷、纪念瓷等日用陶瓷,凸显出他在陶瓷艺术造诣上的全面、高深、经典。

代表作品·金奖与馆藏之作

张学文的陶瓷作品屡获大奖,并被多家权威机构收藏。他的作品 “国韵”餐具荣获第九届中国陶瓷创新与设计大赛金奖 。《珍珠釉刻花灯具》等作品获得全国陶瓷评比一、二等奖。多件作品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江西省工艺美术馆、博物馆等机构珍藏陈列,包括《斗梅·青花扁肚瓶》、《菊趣·青花方肩瓶》等。《婴戏·青花直胆瓶》、《百花竞艳·青花斗彩碗口瓶》分别获得日本恩巴中国近代美术馆“精选景德镇陶瓷美术作品展”入赏奖和入选奖,并被该馆收藏。他的《春风·彩色珍珠釉斗笠碗》入选在日本福冈美术馆举办的首届亚洲工艺展,设计的“中华世纪瓷”由北京中华世纪坛收藏。

国际交流·跨文化对话与艺术传播

作为一名具有国际视野的陶瓷艺术家,张学文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他曾担任法国利摩日第三届陶瓷创作国际大奖赛的评委,这是中国陶瓷艺术家在国际舞台上影响力的体现。他还受聘为新加坡名人陶瓷收藏家协会,为推动中华陶瓷文化的国际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作品 《对话·珐华彩青花综合彩瓷板》 是全国乃至世界陶瓷史上首创的陶瓷装饰艺术新形式和新品类。通过高温釉下青花与低温釉上珐华彩、素雅青翠的青花与流光溢彩的珐华、釉下彩绘技艺与釉上沥线填釉工艺多层次的工艺对话,极巧妙地凸现出陶瓷综合彩的特色和艺术魅力。

在担任法国利摩日第三届国际陶瓷设计大赛评委时出席开幕式

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陶瓷系主任、享受国务院终身成就奖教授张守智这样评价他的贡献:“张学文的陶瓷艺术最成功之处,就在于他用设计的理念、陶瓷的语言,开辟了自我一方的艺术天地,创立了与众不同的艺术语言,闯出了风韵独特的艺术道路。”

在当代景德镇陶瓷艺术发展和传承与创新的节点上,张学文教授以六十余年的教学成果和创作实践,向时代、向社会、向后代交出了满意的答卷。他原创的青花和青花斗彩新形式、新风格、新符号以及他创立的"陶瓷现代设计法"新思路与"陶瓷综合彩"新概念,都将在景德镇陶瓷发展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为后世留下一份宝贵而丰硕的陶瓷文化艺术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