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九十岁。有什么可喜可贺的》:戏里戏外都值得可喜可贺

当社会习惯用数字定义人生的价值时,《九十岁。有什么可喜可贺的》以轻盈的笔触撕开了年龄的标签。这部改编自日本作家佐藤爱子真

当社会习惯用数字定义人生的价值时,《九十岁。有什么可喜可贺的》以轻盈的笔触撕开了年龄的标签。这部改编自日本作家佐藤爱子真实经历的电影,不仅讲述了一位90岁作家与中年编辑的相互救赎,更用戏里戏外的双重奇迹证明:生命的喜悦从不因岁月而褪色。

一、90岁,还能写书么?

影片中,90岁的过气作家与陷入事业低谷的编辑吉川真也相遇。两人在争吵与妥协中,重新点燃对文学的热爱——老人执笔完成新作,编辑找回职业初心。这场跨越代际的合作,最终让双方在创作中完成了自我救赎。

这一故事并非虚构,其原型正是日本作家佐藤爱子。她以90岁高龄获得直木奖,用文字打破了“老年即衰退”的刻板印象。电影通过幽默的日常对话,展现了她笔下“即使皱纹爬满手背,思想仍能如初春新芽般鲜活”的生命力。

二、100岁,还能写书么?

若说90岁写作已是奇迹,105岁的日野原重明则用《活好》将这种可能推向极致。这位日本国宝级医生在百岁后仍坚持创作,书中“死亡是生命最后礼物”等哲思,成为年轻人应对焦虑的指南。他的存在印证了:高龄非但不是智慧的终点,反而可能成为沉淀的起点。

日野原与佐藤爱子的经历形成互文——当社会为老龄化哀叹时,他们用行动证明:年龄只是数字,真正的衰老始于停止思考。正如日野原在书中所写:“生命的长度由上帝决定,但密度由自己决定。”

三、90岁,还能演电影么?

电影的另一个惊喜来自主演草笛光子。拍摄时她恰好90岁,与角色同龄。镜头前,她无需刻意表演,只需展现真实的皱纹与眼神,便完美诠释了“老而弥坚”的气场。这种戏内外的年龄重合,让影片的感染力倍增。

草笛光子的选择本身即是宣言:她拒绝被“高龄演员”的标签束缚,用专业态度证明:艺术创作从无年龄上限。她说出“90岁还能被导演骂,真是幸福啊”是片场最感人的时刻。

结语

《九十岁。有什么可喜可贺的》之所以动人,正因为它的“真实性”——佐藤爱子用写作拓展生命边界,日野原重明以智慧照亮他人,草笛光子借角色打破年龄偏见。戏里戏外,他们共同书写了一个答案:90岁乃至100岁的人生,依然值得每一个“可喜可贺”的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