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难免会出现扭伤、撞伤的情况,这个时候很多人为了缓解疼痛,会选择热敷或者冷敷的方式。但实际上,对于热敷和冷敷很多人的使用方法是错误的,并且对这两者有很大的误解。热敷与冷敷虽然都可以用于缓解扭伤情况,但它们的作用是完全不同的。
那么在扭伤后,应该选择热敷还是冷敷呢?
如果是因为突然的创伤,如跌倒、扭伤、身体撞击等引起的急性扭伤,并立即出现了疼痛症状,随后还出现局部炎症、红肿的情况时,那么建议在扭伤后24小时内进行冷敷。冷敷可以身体局部温度降低,使皮下的血管收缩,减少血液循环,以此达到降低新陈代谢、消肿止痛的功效。
正确的冷敷方法:使用冰袋或者冰毛巾,放置在需要冰敷的地方,每次冰敷约15-20分钟,每次间隔1-2小时。当疼痛不太明显后,可以每隔2-3小时冷敷一次。
如果不是急性损伤,而是因为反复劳损或者过度使用后造成的扭伤,可采用热敷的方法。热敷的作用在于使局部体温升高,增强血液循环,加快局部的代谢速度,使炎性物质可以尽快排出。
正确的热敷方法:使用热毛巾或者热水袋,应放在需要热敷的地方,热敷时间一般在15-20分钟即可,一天一次,热敷温度保持在40℃左右为宜。
不过关于热敷和冷敷不可以只依靠受伤后的时间来算,还需要结合身体的实际情况。通常如果是刚扭伤或者急性发炎时,身体局部部位有红肿、疼痛、发热的情况,就可以选择冷敷;而过了急性发炎期后,局部受伤部位已经没有发红发热的时候,就可以选择热敷。
而热敷和冷敷的时间不宜过长,比如脚踝、手肘、膝盖等脂肪含量较少的部位,敷的时间需要适当减少,并且需要时刻注意受伤部位的状况。对于血液循环机能异常或者局部有开放性伤口时,那么在热敷或者冷敷的时候一定要多加小心。
扭伤后除了选择热敷或者冷敷的方法,还可以对受伤的部位进行适当的按摩。在刚扭伤的时候或者扭伤情况比较严重,那么就不宜按摩受伤部位,避免导致红肿情况变得严重。如果扭伤的情况不严重,那么可以轻柔地按摩扭伤部位,或者让医护人员对扭伤部位进行按摩,可以起到缓解疼痛和消肿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在刚扭伤的时候,避免使用活血的药物,否则会使局部肿胀情况变严重。等到24小时之后,可以适当使用一些活血止痛的药物,或者涂抹药膏,等到扭伤部位消肿后,就不必再使用药物了。
综上所述,热敷和冷敷都有各自的好处以及适用情况,大家在选择之前一定要分辨清楚自己属于哪种情况,然后再选择热敷或者冷敷的方式。如果盲目地选择,不但无法缓解疼痛和消肿,甚至会导致伤情变得更加严重,更加难以处理。如果不知道应该怎么处理,那么最好的方法就是及时前往医院,寻求医生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