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6年将至,街头巷尾已开始流传“马年行大运”的吉祥话。
但若有人拍着胸脯说“属马的人明年是本命年”,那可得打起精神,
这说法里藏着大学问。
根据天干地支纪年法,2026年虽是马年,却只有60岁或120岁的属马者才真正迎来本命年。
这背后的门道,得从五千年前黄帝驯马的故事说起。

传说黄帝时期,部下捕获的野马曾以草为食,却因王亥的驯化而成为人类最早的家畜之一。
这匹被驯服的野马,正是“午马”的原型。
古人将地支“午”与马对应,因马在正午时分仍昂首站立,而其他动物多已歇息。
这种特性被写入《易经》,以“乾为马”象征刚健不息的精神。
天干地支的组合更显玄妙。

2026年为丙午年,“丙”属阳火,对应红色,“午”为马,故称“红马年”。
但马年每12年轮回一次,本命年却需天干地支完全重合。
上一次丙午马年是1966年,下一次要等到2086年。这种60年一遇的循环,源自天干(10个)与地支(12个)的最小公倍数,
恰似精密的机械齿轮,咬合出中华文明的时空密码。

古籍《渊海子平》记载:“本命年者,天克地冲,气理同源。”2
026年属马者虽逢马年,但天干“丙”与1966年相同,地支“午”重复,却非完整的气理循环。
唯有60岁者,因经历完整甲子,才被视为真正踏入本命年。
这种区分,暗含古人对“天人感应”的深刻理解,气理相同,方为命途重合。

“单春逢红马,三人红衣穿”的民谚,藏着古人应对本命年的生存哲学。
2026年为单春年(农历仅一个立春),火属性的“丙”象征晴天,
民间认为红色能驱散“火气过旺”带来的灾厄。这种观念与太岁崇拜密不可分,
2026年太岁位于正南方,属马者因“午午自刑”易生烦躁,穿红便成了化解刑克的仪式。

本命年属马者:60岁人群需格外谨慎,因“伏尸”“剑锋”双凶星夹击,易有血光之灾;
子午相冲的属鼠者:鼠与马六冲,红色可调和气场;
逢九之人:9岁、19岁等年龄含“九”者,民间认为“九为极数,易生变故”;
孩童:阳气不足,红衣可辟邪;
特定职业者:如建筑工人、司机等高危行业,红色象征安全。
这些习俗并非迷信,而是集体心理的投射。
红色作为喜庆符号,承载着人们对平安的渴望。就像春节贴春联、挂灯笼,穿红衣本质是一种“心理防护服”,帮助人们以积极心态面对未知。

马年习俗早已突破传统框架。
在内蒙古草原,牧民会举办“那达慕”赛马会,骑手们扬鞭驰骋,重现“天马行空”的壮阔;
陕西茂陵博物馆的“马踏匈奴”石雕前,游客排队合影,感受汉武帝时期马政的辉煌。这些活动将历史记忆转化为文化体验,让年轻人通过互动理解传统。
艺术领域同样创新不断。
2026年春节期间,北京798艺术区将举办“马文化主题展”,展出徐悲鸿《奔马图》真迹与当代数字艺术作品。
策展人李明表示:“我们用全息投影还原唐代‘白马青丝’典故,让观众触摸历史温度。”这种跨界融合,使传统文化焕发新生。

面对本命年的挑战,古人早有应对之策。
《周易》强调“自天佑之,吉无不利”,提醒人们主动作为。2026年属马者若想化解刑克,可参考以下方法:
事业:佩戴“将星”吉物(如马形玉佩),提升执行力;
健康:随身携带“金匮”香囊(含艾草、朱砂),驱邪避灾;
感情:已婚者共绣“双马图”十字绣,增强夫妻默契。

下回听到“本命年”的说法,不妨多问一句:“您说的是天干地支完全重合的本命年,
还是地支轮回的属相年?”这不仅是知识的较真,更是对传统文化的温柔守护。
毕竟,五千年的文明积淀,值得我们用更严谨的态度去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