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张良如果自己起兵能否超越刘邦,成为另一个李世民?

不能,客观条件不允许……呃......其实想想主观条件也达不到!历史上有多次刺杀秦始皇的人,但是最有名的是两个人。第一个

不能,客观条件不允许……呃......其实想想主观条件也达不到!

历史上有多次刺杀秦始皇的人,但是最有名的是两个人。

第一个是大名鼎鼎的荆轲。

第二个便是汉初三杰之一的张良,秦始皇二十九年(前218年),秦始皇第三次出巡中,张良在博浪沙与大力士椎砸秦始皇,可惜误中副车,大怒的秦始皇,令天下各郡搜捕十天,这是在史料中明确记载的。

二十九年,始皇东游。至阳武博狼沙中,为盗所惊。求弗得,乃令天下大索十日。--《史记·秦始皇本纪》

从这件事中可以看出,张良有成事儿的潜力:敢想敢干,有胆有识,而且有着超强的执行力!

刺杀秦始皇失败之后,张良隐姓埋名,躲到下邳。

张良在下邳经历了很多事情,黄石老人授书,结识项伯等。

直到秦二世元年(前209年)秋,陈胜吴广起义,张良才聚集一百多人起兵反秦。

从公元前218年到前209年,将近9年的时间,张良远离故地。韩地的人脉和根基很难不受到影响,更何况秦始皇统一之后,韩贵族本就已经分崩离析。

所以,在根据地以及人脉方面,张良根本无法与握有关陇集团核心资源的李世民相比。

李世民的父亲李渊起兵时是太原留守,掌握一方军政大权,李渊和隋文帝杨广更是姨表兄弟关系,所以李渊的人脉遍布朝野。

另外,张良家五世相韩的身份,令其产生了路径依赖,他从始至终都在为恢复韩国努力,他的目的或许仅仅想要成为韩国的相国。

再加上秦始皇灭六国一统天下,不到十五年就灭亡,站在当事者的角度,秦国的大一统所呈现出来的更多是弊端,秦末的农民起义,发展到最后是战国时期诸侯国的纷纷复国,通过项羽的分封可以看出当时的主流思想是“复国”而非“建立新的大一统帝国”。

唐朝则不同,经过几百年的灌输,大一统的观念已经深入民心!

再一个,张良的身体素质也极大的限制了他成就的上限。

张良多病,未尝特将也,常为画策臣,时时从汉王。--《史记·留侯世家》

多病的身体,让他无法支撑高强度的行军,以及恶劣的天气变化,这些因素都制约他成为手握兵权的军事将领,而兵权又是夺取天下的前提!多病的身体,令他只能退而求其次,担任参谋的职务。

举个例子,比如周世宗柴荣,便是在北征辽朝,商议攻取幽州时突发疾病而死,年仅三十九岁,接着爆发陈桥兵变,后周灭亡,宋朝建立,因此健康的体魄才是获取成功的根基。

或许有人会反驳,张良的战力很渣,韩地刚刚夺下十几座城,很快就被秦军夺回,只能狼狈的进行游击战!

持这种观点的首先可能没有看过地图。

韩地,位于秦国都城咸阳的眼皮底下, 直接威胁着函谷关的安危,所以张良很容易成为打击目标,而且张良的兵力仅仅一千多人,想要守住十几个城很困难,再加上前文所说,他在韩地并没有根据地,所以失败很自然。

其次,时间线,张良先是跟随刘邦见项梁,从其处借了千余人的兵。根据《史记·秦楚之際月表第四》的记载,刘邦借兵应该是在秦二世二年四月,张良差不多也在这个时间段从项梁处借得千余人;韩成被立为韩王是在同年六月,我认为张良与韩王成夺韩地十余城应该就在这一段时间内。

紧接着,项梁被杀,赵国被围,起义军陷入被动,而这个时候,张良所夺的韩地也被秦军重新夺回,梳理完时间线,可以看出一个问题,除了韩地所在的地理位置很容易成为秦军的首要打击对象之外,张良与韩王成也很难获得起义军的援助!

通过这两点,我想说明一个问题张良在韩地的军事失败,非战之罪,而是地缘政治和整体战略态势的必然结果。

韩地的夺与失,以张良的条件换成谁都很难取得更好的成绩。

评论列表

一米阳光
一米阳光 4
2025-10-05 00:09
事实已经证明了张良只能是辅助!
朱弋
朱弋 2
2025-10-04 19:24
张良是个谋士 战略家 不是兵家
突突突
突突突 2
2025-10-04 08:10
张良没有亲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