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有朋友发王志安在台湾一档节目的视频。
他觉得日本的选举如何如何好。其实日本的那种选举是政治冷感的必然。
反正日本议员的儿子女婿接着做议员,首相的儿子接着做首相。政治世家相互排队搞。
日本人对政治已经钝感,自然不会有选举的偶像化。但实际上,日本也曾有一定偶像化。比如,当年的小泉纯一郎等。
美国的选举也如此,也是偶像化。
只要当下传媒对人的挖掘足够多。选票民主就必然是偶像选举,而不是政策选择。
民主是什么? 是这种一届届选票选举,选出偶像,宣泄不满吗?
在当下所有的政治学里都没有去回答这个问题。
犹记得有人曾经在一些社区里做对照试验。一个是强人政治下的社区治理,一个是选举下的社区治理。最终发现两者没有明显区别。
我觉得民主的核心是民众对公共事物的参与,表达;以及决策层对民意的看重,回应。
是公共管理决策的相对透明化;
至于选票选一个人出来,这种形式其实没意义。当下传媒下,必然是偶像与饭圈关系。
看看台湾,柯文哲当年上来竞选台北市市长时,我就说他只是一个偶像,没实干能力(见2016年我在知乎上的回答);结果这么多年过去了,台北市的市民们最不支持他,而台湾其他地区的选民反而支持他的多。
为什么?他在台北干的不好呀。
但选票民主下,他是一个很好的偶像,他有足够的饭圈就行了
我们要在制度上创新,就应该汲取这些教训。应该走出好的民主模式。
我到是觉得,当下中国内地的官员选拔体系更好。至少没有这样的偶像选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