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和魏工一起看哔哩哔哩,刷到一个高中数学老师的短视频,他讲自己看了十几本新高考数学“小题”解答技巧的教辅书籍,将之分为三类——第一类不及格,答案过于简单,没有详细解析,比如你选C,答案是B,并且没有任何解题思路的讲解,留你一脸懵B、风中凌乱……第二类能打六七十分,有答案解析,但中规中矩,没有发散思维和解题技巧的传授。可以作为复习基础知识和完善知识面的参考。第三类让人膜拜,是浙大出版社的《高中数学解题研究》,作者陕西师范大学罗增儒教授在序言里只谈逻辑学和考试学,每道题目给出三四种甚至六七种解法,要考察哪个知识点,换个马甲你还认不认识,一一揭秘,非常通透!
我是看到啥子都会联想到中医的。我微博写了五年了,以前发医案,现在也发医案,完全不可同日而语。四五年前写的医案是“偶尔幸中”,哎,你们看我治这个病用这个方子居然治好了,患者开心夸我,我也觉得自己棒棒的,隔天一个类似的病人治不好、不灵了,那我也没办法。两三年前写医案开始注重“有理有据”,哎,你们看我这个方法治病有依据哦,不是拍脑袋拍出来的,但举一反三不够,不能用逻辑思维形成学术体系。最近一年我发的医案质量明显提高,会追根溯源到经典,究竟到阴阳,比如眩晕,有镇肝熄风汤、天麻钩藤饮,就有真武汤,有阴就有阳,人之体质大致两种,一种偏于肝肾之阴亏,一种偏于脾命之阳虚,高屋建瓴,架构体系,不再雾里看花。
这位老师还讲到罗增儒先生写的序言,只讲考试学和逻辑学,我查了一下罗老先生,快80岁了,数学博士生导师,常年辅导奥林匹克和高考,还参与命题阅卷,经验超级超级丰富,这种先生讲逻辑学就像郑钦安讲阴阳一样,信服度极高,如果没有临床经验、坐儿论道地大谈玄学,那误人不浅。无他,唯手熟尔,任何行业不过是熟练,中医是临床技艺,要看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