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听南京中医药大学赵鸣芳教授讲座,耳目一新,颇为赞同。赵教授的讲座其实就是为了

梦菡聊健康 2024-01-11 14:01:24

前天听南京中医药大学赵鸣芳教授讲座,耳目一新,颇为赞同。赵教授的讲座其实就是为了解释一句话——“辨病脉证并治”,这是中医经典伤寒杂病论的治病方法。

辨“病”、辨“脉”、辨“证”,然后合并起来一起治疗。辨病是辨别病因、病性、病位、病势;辨脉是辨医生客观检查得到的,包括腹诊;辨“证”,就是辨“症”,患者的症状,以症状为证据。

对症处理,也是中医很重要的治疗方法,比如半夏止呕,半夏泻心汤用,小半夏加茯苓汤用,麦门冬汤和竹叶石膏汤也用啊,阴虚并不忌半夏呀,恰当配伍即可。比如大黄泻下,承气汤用,温脾汤和新加黄龙汤也用啊,寒证、虚证并不忌大黄,合适配伍即可。还有东垣说的头痛必须用川芎,阴虚火旺的也不绝对忌讳,你配伍就可以了呀,这叫“去性存用”。我常思索,那种看似不辨证,只对“症状”下药开大处方的医生,“生意”兴隆,很多人称其高明。初出茅庐,脉拿了又拿,舌瞧了又瞧,纠结于理论的丝丝入扣,坚信辨证论治为唯一金科玉律的医生,反而门可罗雀,只能慨叹“君子道消、小人道长”😂

中医渊博高深,但并不玄乎,它是治病的,今年我要发心重读经典,再出发!

0 阅读:409

评论列表

watch

watch

2
2024-02-01 23:33

中医五千年没有发展出对因治疗,只有对症治疗,掩盖一下症状算了。😁😁😁😁😁😁😁

梦菡聊健康

梦菡聊健康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