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开了一些带电子外后视镜的车,先说结论:我不喜欢。
先叠甲,这是一个主观评价,只代表个人喜好,与技术的先进性和前瞻性并无必然关系。电子外后视镜优点很多,但依然改变不了我用不习惯这个事实。
为什么呢?
1,“镜子”给人的感觉,看到的东西必须是真实世界的反射,用像素组成后视镜内容,总觉得细节颗粒度不够。流媒体内后视镜可以,因为内后视镜的作用是看到后面“有没有车”,细节糙点无所谓。但外后视镜要提供的细节就多多了。来个极端举例:内后视镜变成“我的世界”那样的像素图,好像也问题不大对不?那么外后视镜呢?
2,眼球频繁变焦问题,这个不用赘述了。
3,车身与外界的距离丧失了实感。简单来说,看着电子后视镜倒车,总觉得会刮蹭,我琢磨了一下,原因可能有两个:
第一是平面的图像本来就会削弱空间距离的感知;第二是我们平时看后视镜要往外瞄,会顺便看到车身和外部环境的位置关系,多了一个参照系。
4,现在的车,屏幕已经很多了,连后视镜也变成屏幕,看的时候大脑会短暂短路,我要看的是哪个屏幕来着?也是我觉得最不自然的:对着一堆屏幕,就像身处保卫科监控室里一样。
是的,盲区小啊,雨天更清晰啊,低照度下更安全啊,道理我都懂。
可是,驾驶安全的核心逻辑,是驾驶员集中精神,准确、高效地获取、处理路面信息。而“实景”与“屏幕”,原本是很好区分“道路信息”与“车辆信息”的。其中的一些纳入到屏幕里了,你还能瞄一眼就马上获取到路面信息吗?
树上掉下来一个苹果,你轻松接住。两个呢?三个呢?5个呢?
我不行,所以我不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