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承东怒怼懂车帝#从测试后公布的电量差以及续航达成率的计算方式来看,你能说余承东这个朋友圈发错了吗?
但我还是认为,余承东这次不应该亲自评价。
因为这种以“节目效果”为第一要务,而不是以“严谨标准”为首要追求的年度测试,从车辆数目众多开始,就已经沦为了一种半娱乐性质的“秀”了。
尤其是,dcd所背靠的字节系内容生态,更是玩这种“秀”的一把好手。那么借此做出来的节目效果,舆论热度,乃至中短期的用户营销,是不是都可以转化成商业价值?
之前的数次测试,无论是需要严密策划的冬测夏测,还是一时兴起开机直播的AEB测试,身为同行中的小卡拉米,为他们的执行力之强感到十分羡慕,但这并非意味着我会羡慕他们做出了去伪存真的行业进步之举。
恰恰相反,这些测试其实是在向甲方证明自己的实力,既可以通过操控测试标准来影响结果和排名,自行生产舆论热点;也可以通过及时响应、组织进行一些节目效果很强的测试项目,跟进已有舆论热点。
如果站在单一主机厂的角度上,dcd的能力是极富有想象空间的,要价再高也值得进行商业合作。但如果站在众多主机厂组成的行业角度上,这份半真半假、及时响应、执行力超强的能力更像是变相的“敲诈勒索”,如果不能在测试标准上进一步做到公开透明,恐怕会毁了自身之前好不容易攒下的路人缘。
毕竟,以前也有国字头的各种测试,在纸媒TV时代也有不错的公信力。可一旦进入到网络时代,这类测试大多数都凉了,尤其是今年某个机构评选的十佳车,一年卖不出两位数的小牌进口电动车都能上榜,更是撤下了旧时代“车阀”的遮羞布。
消费者不希望送走了旧王迎新王,没屠完龙就变新龙。然而解决这个问题,也不能只苛责dcd、yc、athm这些头部网站严格要求自己,更需要广大行业从业者达成共识,推行更科学、更全面、更具权威性的测试标准,借此重新建立智能网联电动汽车的“中国标准”,最终走向全球,成为全球消费者买车选车的重要参考。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各位从业者吵的这一架也算有点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