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看过一个形容,把江南称之为汉文化的丰水区,那么相比之下,中原就是汉文化的泛滥区了。
登封的嵩山脚下坐落着三座东汉时期的神道阙,分别是始建于元初五年(118年)的太室阙(图1-图4)、延光二年(123年)的启母阙(图5-图6)以及缺少纪年铭文的少室阙(图7-图12)。
登封汉三阙长久以来标记着中国建筑史的开篇,在1961年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这三座汉阙分别是古建筑类别下001号-003号文物。
太室阙上有疑似为鲧的图像,形状如同乌龟,讲解员开玩笑说,“河南话中的鳖孙,起初可能是句好话。”鲧的儿子禹则出现在启母阙上,相传他在治水时会化为巨熊,以神力劈山开路——这座启母阙,纪念的正是禹的妻子涂山氏,她在大禹治水途中化为巨石,这块“启母石”还在启母阙背后不远的嵩山山坡上。在上古传说中,启是从这块石头中诞生的,那么这里大概可算是上古中国由原始公社的民主制走向“家国天下”的见证地了。
汉三阙中唯一缺乏准确纪年铭文的少室阙,也是唯一一座拥有现代保护建筑的(太室阙的那座保护房居然还是民国建筑)。从建筑形式、残存铭文、艺术风格判断,少室阙是和启母阙同期的。这里的画像或许是三阙中最精美、最清晰的,马戏图、斗鸡图、宴饮图、嫦娥图……再现了浪漫与写实并存的汉代生活与精神世界。
有些遗憾的是,汉三阙的陈列和展示都比较简单,如果不提前做些准备,现场内容很少,只在启母阙有几块展板。三阙的门票也不便宜,加起来要140元,建议再加个10块钱去买登封年卡吧,一年之内嵩山各景点无限畅游,划算到让我打算明年再去一次,旅行体验感拉满。
瑕不掩瑜,汉三阙在经历了漫长的保护建设后能够逐步全面开放,还是非常值得称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