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问:“攻打楚国,需要多少兵马?”王翦答:“至少60万。”李信说:“不超过20万。”始皇让李信统兵伐楚,王翦回家养老。没多久,他就后悔做这个决定了。 秦灭六国而一统天下,而这六国之中最后一个被灭掉的便是楚国。虽然楚国与其他国家同样称为一国,但军事实力却十分强悍,这也使得秦始皇因为一个错误的决定而损失了不少兵马。 在这天的朝堂之上,秦始皇询问台下的诸多武将,攻打楚国到底需要多少兵马?拥有着丰富作战经验的老将王翦率先出列。 他禀告秦始皇,称想要攻打楚国一定要60万兵马,谁知李信听了王翦这话,也从群臣队列之中走出,表示他有信心仅用20万的兵马便能拿下楚国。 朝堂之上,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开始观摩这场老臣与新臣之间的对抗。王翦率先表示,楚国虽然仅是一国,没有其他联盟,但其向来善战。 楚国内又有诸多良将,最会排兵布阵,如果轻敌不以大军攻之,必定会遭其反攻,损失严重。但李信却表示如今天下格局已定,楚国国内也已经人心惶惶,何须大兵越境。 仅需派遣精锐部队突破楚国外围的防线便能够取得最终的胜利,此时坐在高位的秦始皇也开始权衡此事。 在他看来,无论是李信还是王翦都具有着领兵打仗的能力,因此现在的问题绝对不是出多少兵,而是选择哪一位将领。 在此前攻打其他国家的战斗之中,王翦出力无数,朝堂之上尽是对他的赞誉。李信虽然也有露脸,但却始终不敌老将。 而此刻,自己若是再选择王翦,只怕会让他功高盖主,生了二心。权衡之下秦始皇决定将掌兵权交给李信,让他率领20万秦国士兵出发。 王翦也看出了秦始皇的用意所在,他也知道伴君如伴虎的道理,所以便主动请辞,表示要回家养老,秦始皇自然答应。 很快便到了出兵之日,李信率领了他的20万强兵来到了楚国附近,与其对垒的不是别人,正是楚国将领项燕。 这项燕已经洞察了李信的脾气秉性,如今秦国势头正盛,如若让他们尝到甜头,他们一定会选择长驱直入,不会留意沿途的埋伏。 所以他便频繁派出小股部队去骚扰秦国的将士,一旦他们想要追击,这些小股部队便选择撤退,以此循序渐进,将李信及其部队引进了他们所提前设置好的包围圈之中。 这时的李信才反应过来自己中了计,想要率兵撤退,可为时已晚,身后早已经满是楚国的士兵。此战结束之后,仅有极少数将士得以逃回秦国。 这一战也也让秦国国内的士兵有了许多猜忌,一时之间军心不稳,很多人甚至不愿意追随李信作战。 这时的秦始皇才知道自己当初的决定有多么错误,李信并不是一个庸才,他领兵打仗的能力有目共睹。而他之所以会犯下这样的错误,还是因为经验不足且年轻气盛。 如今恐怕只有老将王翦才能够扭转这一局面,所以他又派人将王翦请回了朝堂,由他再次率兵攻打楚国。 王翦回到兵营之后,用很长的一段时间来重新恢复军队的信心,将士们看到王翦回来了也都有了战意。 一年之后,王翦再次率领着兵马出发。这一次,他并没有急于求成,而是也同样选择了用心理战来击溃楚国将士的心理防线。 他知道项燕一定十分担心秦国会选择大兵压境,毕竟此前他们惨败于此,所以楚国的将士一定会时时刻刻都紧绷着作战的心弦。 而这弦绷的越紧,便越容易断裂,所以王翦便率领着秦国的将士将楚国的防线围了个水泄不通,此举也让项燕认定,秦国一定会发起突然袭击,所以全军都进入了紧急戒备状态。 可王翦却并不急着出兵,反而让将士们日日修整,可这却让项燕更加紧张,不断加强防守力度,然而士兵也是肉做的。 长期的精神紧张下来,他们也逐渐产生了松懈情绪,王翦抓住这一机会,立即率领大兵出击。此时他所提出的60万兵马也都派上了作用。 因为楚国本身便地域广阔,这60万兵马在逐级分裂控制之后,刚刚好作为各处管辖的兵力。最终,王检就这样成功打下了楚国,活捉了楚王。
秦始皇问:“攻打楚国,需要多少兵马?”王翦答:“至少60万。”李信说:“不超过2
李赶
2023-12-04 21:02:09
27
阅读:108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