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江苏南京,一个小伙走进古玩店,拿出1只小酒杯,要价30000元,老板

槿论看社会 2023-11-30 19:19:21

2002年,江苏南京,一个小伙走进古玩店,拿出1只小酒杯,要价30000元,老板拿过酒杯,看了一眼杯底的6个字,顿时捧腹大笑:“你这是逗我呢?就这样的赝品,别说3万块钱了,3块钱我都不想要!” 小汪拿着一只酒杯来到南京的一家古玩店,想要把这只家传的酒杯变卖。这只酒杯是他父亲年轻时外出游历时得来的,最近生意失败急需用钱,所以决定拿出这只酒杯卖掉。 古玩店老板做这门生意多年,大场面也不是没见过,但看见小汪带来的酒杯,却是一秒破功,简直是哭笑不得。 老板指着杯底的“大明康熙年制”字样嘲笑小汪,明明两朝年代不同,怎么可能会同时出现在一个酒杯上呢。 小汪懵了,他并不知道这字是什么意思,但他对父亲很信任,并不觉得父亲会欺骗他,于是小汪决定去找专业鉴定,把酒杯带去南京博物馆请教专家。 博物馆的专家仔细查看后,判断这很可能是清朝康熙时期的真迹。 青花纹路很精美,工艺水平很高,不像是赝品,只是底款的字迹解释不通。 专家翻阅文献,发现东海沉船出水的同期瓷器,与这只酒杯特征完全吻合。 由此判断,这是康熙初年产的瓷器,底款可能是工匠的失误。 鉴定结果出来后,小汪终于松了口气,同时他把酒杯捐给了南京博物馆。 这只酒杯被博物馆正式收藏,并以“青花酒虫”的名字展出。 专家为了破解酒杯底款的疑点,查阅了大量相关文献,之后提出了几种假设:一是工匠习惯性地写上“大明”,或者是明朝遗老故意留下字迹,表达怀念;二是工匠们故意写成“大明”来避免不吉利,三是当时南方仍有反清复明的势力,工匠实为明朝残余势力所制。 这件酒杯因为它特殊的历史渊源,在博物馆里也渐渐小有名气,参观的游客聆听它的故事,无不为之动容。 小汪也在这件波折重重的经历中,获得了人生的重要一课,专家在持续追查这个历史谜题的过程中,查阅到一则很重要的线索。 在江苏靖江大崎山窑遗址中,考古学家挖掘出三百余件青花瓷器残片,其中确有数件带有近似样式的“大明康熙”字样。 为了进一步查证,专家亲自来到大崎山窑遗址进行实地考察。这座宋代古窑曾烧制出色的青瓷,到明清时代仍在运营,但后来不知为何毁于战火。 在瓷器残片堆里,专家终于找到了同款花纹的完整酒杯,酒杯上的纹样几乎如出一辙,青花描绘精致生动,散发着高雅的气质。这无疑证实,小汪的传家宝和这批出土文物属于同一工匠、同一时期的作品。 那么“大明康熙”并列的原因,也就水落石出了。 在康熙初年,这批明朝遗老工匠被带到景德镇修复原有的御窑,他们私底下依然怀念故国,便在瓷器上隐晦地留下“大明”二字,寄托哀思。康熙并不在意这些,也就由他们去了。 这批瓷器流出京城后四散各地,小汪的酒杯便是其中之一。 如今,藏在南京博物馆里的这只名为“青花酒虫”的酒杯,终于还原了它跌宕起伏的命运历程。 我们每一个参观者,都从它的故事中读出沧桑巨变的历史烙印,这不仅是一个个人或家族的传奇故事,也是整个华夏文明的一个缩影。这种承前启后、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正是中国古文明的厚重磅礴之处

0 阅读:24
槿论看社会

槿论看社会

我要的不多,可你都没给够,哪怕一个温柔的拥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