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造的世界最大养猪场:斥资50多亿建造而成,一年产量高达210万头,这个养殖场规模到底有多大呢? 中国河南省南阳市牧原集团投资50多亿元,在南阳市内乡县余关镇建设了一座全球最大的单种猪养殖场,这座养猪场占地2500亩,建有21栋6层高的养猪楼,每栋楼配置有先进的智能化设备,可以实现自动喂食、环境监测、粪污处理等功能,大大降低了人工成本。 据悉,这座养猪场于2022年2月开始建设,首两栋养猪楼已经在今年9、11月份投入使用,预计明年上半年全部完工,届时年产猪量将达到210万头。
同时牧原集团在养殖场内还建设了年产72万吨的饲料加工线和210万头猪的肉类屠宰加工线,实现了从养殖到屠宰的全产业链闭环控制。 这座养猪场的规模在中国居于前列,相关数据显示其年产猪量在中国养猪企业中排名第六,相当于牧原集团全部养殖量的五分之一,也占据了南阳市1000万头生猪产业计划量的五分之一。
投资总额高达80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30亿元,流动资金投资20亿元,预计每年产值可以达到70亿元,年利润超过20亿元。 业内专家指出,这座巨型养猪场对中国乃至全球养猪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标杆意义。目前中国每年消耗5400万吨猪肉,需要7亿头猪,但主要依赖于分散的小规模养殖户。
这些养殖户抵御风险能力差,无法根据市场需求调控,也很容易被疫病侵袭,导致猪肉价格波动。而新建成的这个养猪场采用了智能化和集约化的模式,不仅可以大幅提升效率,也能有效控制疫情,保障猪肉供应稳定。 业内人士分析,这座巨型养猪场集成了包括5G通信、传感器监测、人工智能、机器人自动化等多项先进技术,实现了对猪只从出生到屠宰的全过程监控,既能精准判断猪只健康状态,也能对环境进行调节,保证其处于最佳生长状态。
同时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可以预测疫情蔓延情况并快速作出反应。这比传统猪场提高了防疫水平,也大大降低了人工成本。 业内专家指出,这种智能化模式值得中国其他养殖企业学习借鉴。如果未来中国能建立300至350个这样规模的智能化养猪场,就可以提供全国60%以上的猪肉消费量。
这不仅能提高产业效率,也能彻底解决猪肉价格波动、猪瘟疫情等问题。可以说这标志着中国养猪业正在进入智能化、数字化新时代。 牧原集团相信,这座名为“世界工厂”的超大型养猪场,将成为中国乃至全球最大的猪肉生产基地,不仅能确保中国猪肉安全自给,还可以像航空母舰一样,带动相关产业链企业共同发展,最终占领全球养猪业的制高点。
业内人士也期待着,在这座养猪“航母”的带动下,中国生猪养殖业将加速实现产业升级,很快用智能化和绿色化模式,彻底改变传统生猪养殖的污染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