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两位常熟的患者,一位上海的患者到脑康医院复诊,都是开的中成药。一位常熟患者更年期,高血压、睡眠不好,脉弦劲弹指,我开了二周中药,疗效just so so,离得远、不可能每周过来,没法号脉,无从下手调方子,我说坤宝丸吃去吧,认认真真吃,吃1-2个月来复诊。今天再号脉,左脉平熄了,肝风不闹腾了,更年期症状没了,睡眠踏实了,我说你看我的水平多臭,绞尽脑汁开的汤药,远不如经典名方疗效好,只要你踏实吃,疗效可期。薛立斋给达官贵人治病,很多都用成药,他有几个脑袋不够砍,敢涮那些人?患者笑了😄
她带来的一个小兄弟,三十出头,右脉弦紧带滑,重按无力,我说你大便怎么样?他说大医院考虑溃结或者克罗恩病,目前大便每天2次,不大成型,胃胀嗳气,舌淡苔薄白腻。我一口气给他写了四个中成药,什么情况下吃什么,什么时候吃哪个,清楚明白写好。我说汤者,荡也;丸者,缓也,不要瞧不起中成药,我开的中成药都是经典名方,一人一首成名曲的那种,其组方之巧妙,其验证之久远,远超个人的三脚猫经验。
上海患者也是更年期,心悸、寐差、疲劳、大便不成型,我说三种药,左归、归脾、稳心,吃一个月。今复诊,诸症都有改善,且夸中成药价廉便捷,潮热作、左脉细,嘱停服稳心颗粒,改为坤宝丸。我语重心长地说,用人勿疑,疑人勿用,医生开具的每种药都是费了心思的,勿先入为主,把医生想得太坏,先认认真真吃起来,再下结论!医患相互信任,以心换心,则难病不难;医生怕患者闹、患者怕医生绕,离心离德,则易病不易。
最后讲个小插曲,我给最后一位患者治失眠,她说她也是学中医的,在读大学时就失眠、便秘,找老师开药,开了三黄汤,疗效不佳,老师告诉她,中医看病讲缘份……我突然意识到,缘份二字,以后不能再随便说了,治好了是有缘,治不好是无缘,如果缘份是这种解释,恐怕患者难以接受。我心目中的医患缘份其实是“气场”,患者坐到对面,他散发出的那种能量场医生第一时间就能清晰地感应到——
病轻、乐观豁达者,易治。
病重、乐观豁达者,医生如确有经验心得,或可治;不可治者,病人也能理解,不生怨怼。
病轻、悲观恣睢者,医生胸怀豁达,可治。
病轻、悲观恣睢者,医生如也是小心眼,治疗可能受阻,但尚不会起大的纠纷。
病重,悲观恣睢者,难治,愿接手者,非有雅量胸襟与高技术水平不可,否则立时就是医患矛盾,满城风雨,给彼此带来很大痛苦。
每位中医都如同烈火上的兔子,倍受煎熬,性格决定命运,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但无论何时,医患同心,都对彼此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