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渊雷九十年前为《宋元明清名医类案》写的序言,今天读来,仍然震撼,立言可以不朽。

梦菡聊健康 2023-11-21 09:58:29

陆渊雷九十年前为《宋元明清名医类案》写的序言,今天读来,仍然震撼,立言可以不朽。

九十年前西医无论诊断、内科治疗、外科手术,都处在初级阶段,疗效很多时候不如中医,但陆渊雷那个时候就尖锐提出——西医理论精,规矩统一,治疗上虽然屡战屡败,但这不是医药本身的过错,只要守规矩,后面会发展越来越好。中医理论不统一,治疗规矩也不统一,即使治好了,也要被指手画脚,以为是安慰剂,是碰巧了,一旦没治好,就百口难辩,任人指责为“庸医”。陆渊雷沉痛地总结道:西医虽然拙劣,不利于疾病,但有利于这个医学体系发展;中医虽然巧,有利于疾病,但不利于这个医学体系的前进。他主张一定要有规矩,熟能生巧,巧也是来源于规矩的,不要再把这个事儿整玄乎了,要说清楚!

张山雷在浙江兰溪中医专门学校执教时,治疗学的教材是他编辑的《古今医案按平议》,学生没出校门,就钻研前贤的医案,走出校门,碰到患者,就像有了“棋谱”一样,规规矩矩治病。能不能熟能生巧,成一代名医未可知,至少不害人,不误人,中医千年功力加持着呢!

我最近几个月反复思考的事情就是,如何找到中医的“规矩”,学规矩,守规矩,按规矩办事,治好了是有理有据的,是可预期的;治不好,也未必就是医生没本事,可能有很多因素参与。只有医患都抱着这种平和客观的心态,才能避免这个行当的从业者在“神医”和“庸医”之间反复摇摆,才能顺利传承,踏踏实实地轻装前行,恢复它的本来面目。

非常难,我学中医快二十年,也就是从去年开始感觉入门了,多多少少知道里面的道道了,治好知道怎么治好的了,治不好也知道缺陷在哪里了。你就是去读最顶级中医的医案,也能感觉到他的彷徨和无奈,这世界上比中医治病困难的工作可能不是太多:啥客观条件都没有,逼着你看看舌头,摸摸脉,问一问(还不能问太多,问多了人家烦),你就要出方给人家瞧病,瞧不好,人家还时刻等着黑你——劝人学医,天打雷劈[笑cry]

提高疗效,是一个中医师终其一生要苦苦求索的事情,前辈给我的留的遗产太过于丰厚了,以至于常常不知道如何下手。我现在的打算是,一面学习汉唐以前的经典著作,一面继续深入钻研江南名医的医案,尽量多去了解这个医学的古与今,一路修炼,服务患者🙏

魏工说我最近懒了,发微博少了,粉丝都不涨了,我说我给你说两句诗表达我现在的状态,一句是“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一句是“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微博还是要坚持发,也算是记录成长的节点,与大家交流分享吧!

0 阅读:1
梦菡聊健康

梦菡聊健康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