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吵了两个学生一顿。
起因是查房时有个学生拿着片子问了一个问题:为什么片子上病灶没有累及某处,但是患者却有相应的定位症状?我明白学生的意思,这其实是个很好的问题,但是逻辑有问题。
我没有着急回答,问了另一个同学和进修生,都摇了摇头。这个问题实际上是两个问题,第一,这个问题逻辑存在问题,应该问“为什么有某某症状、体征但是片子上却没有显示病灶”,而不是“片子没病灶为什么有症状和体征”,二者含义逻辑截然不同。症状和体征是第一位的,我每次带学生都会讲检查前的定语“辅助”二字,主次分明。其次才是这个问题的实质,为什么有症状体征却没有影像学证据。这是个好问题,没有无缘无故的症状和体征,有诸外必因之于诸内。回到这个具体病例身上,其实是脑干的影像学显影有时间差,这个因人而异,复查后显影了,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整个链条合理闭环。
另外这个患者的颈部血管听诊双侧均有血管杂音,左侧更明显一点,考虑很可能是重度狭窄,进一步查颈部血管彩超,也证实了这点。让学生也用听诊器🩺听了下血管杂音,并借此展开讲了下颈部血管杂音,还补充讲了下有些重度狭窄为什么听不到杂音,或者杂音很小。我打了个比方,血管杂音就像河流中放了些大石头,水流击打石头,加上水流的量、速度、方向变化,共同产生的哗哗水声,如果水声很小,最常见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听者位置太远,距离远听到的水声自然很小,血流流经狭窄处速度很快,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但是这个速度快的长度范围是有限的,超出范围后下游的血流速度实际上反而是慢的,听诊器位置距离狭窄太远,自然杂音小或者听不到。第二个就是狭窄得太严重,严重到只剩一条缝一样的状态了,就像一条河类似建了一座水坝,整个被堵得快成了个湖,旁边留着一指宽的缝儿还能淌点水,这样几乎也没什么水声。
让学生强化视触叩听的基本功,重视症状、体征,合理参考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理顺主次,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这样才能离病情真相更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