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为啥中原王朝不爱东南亚?答案有点出乎意料

你有没有想过一个事?东南亚离中原这么近,又气候宜人,咋古代的皇帝们就是不太上心?宁愿去沙漠戈壁里死守,也不南下搞点热带风

你有没有想过一个事?东南亚离中原这么近,又气候宜人,咋古代的皇帝们就是不太上心?宁愿去沙漠戈壁里死守,也不南下搞点热带风光。听着挺反常吧?但其实,这事儿还真不简单。

先说打得动,可却懒得动。你看越南,历史上都能一点点往南扩张。按理说,汉唐盛世时期要是玩东南亚,搞点大动作肯定行啊。可偏偏,他们就对南边兴趣不大。为啥呢?这事儿不是单纯的“打赢了就收着”的逻辑,更多是从生存、安全这些角度算账。

古代中原王朝最怕啥?不是江南的水患,不是瘟疫,而是北方来的那些骑马的。但凡开朝到亡国,几乎都绕不开匈奴、突厥、蒙古这些游牧民族。他们跑得比风快,一突破防线,就直接威胁粮仓,威胁政权。这个时候,你说皇帝会去哪守?当然是选北方。

再看西域,它虽然是戈壁,可却是游牧民族的“命脉”之一。比如汉朝搞通西域,其实是为了联合那里的小国夹击匈奴。唐朝呢,设了安西都护府,目的也是盯着北边的突厥。西域在地图上看好像孤零零,但对中原来说,它是个天然缓冲带,能挡住北方骑兵的骏马轮子。

东南亚的情况完全不一样。那里分裂的小国多,大家各忙各,根本没能力跨境来威胁中原。顶多就是越南偶尔闹个小脾气,给朝廷添点堵,但远远不够致命。所以在皇帝眼里,南边压根就不急,不抢也没啥事。

不过只看安全不够,还得看看收益对吧?你说扩疆可以,问题这地得有用才行。西域虽是沙漠,但还有绿洲,比如河西走廊、塔里木盆地,好歹能种庄稼养人。还能搞贸易,丝绸绕一圈回来换成马匹和玉石,顺便再卖远点去欧洲,多划算。

但东南亚呢?别提大面积种地了,那片地方雨林多、瘴气重,士兵去了先病半天,还得砍树开荒排积水,工程量能把人累服。而且热带气候跟中原农作物完全不搭,种小麦不行、种粟米也不行,本地的水稻倒是能活,但又需要不熟悉的技术,农民过去根本施展不开。

经济收益差也就算了,问题东南亚产的东西对中原需求还低。香料、象牙、宝石是有,但这些是奢侈品,中原的日常生活靠它可活不了。再看西域的马匹,那可是军队命根子!没了好马,骑兵压根敌不过北方游牧民族。这么对比一下,西域性价比高了去了。

还有个文化问题。我们中原王朝说白了,对土地也挑剔。讲究的是,这地儿的人能不能被“同化”。西域虽然民族多样,但通过驻军、移民、设置郡县,这都能慢慢融进汉文化圈。你看唐朝干得就特别认真,不仅派官员,还教当地人念儒家经典。时间长了,西域就像个延伸版的中原。

东南亚就难了。隔着山,路特别难走,交通都不方便,更别说文化传播了。再一个,竞争者可不少。南边早早就被印度文明渗透了,什么泰国、缅甸的佛教,还有印尼的伊斯兰教,都从外面过来的。中原这边就算有心去教化,也是力不从心。

关键还有个观念问题。在古代中原的价值判断里,东南亚是“化外之地”。他们觉得那儿的人属于“未开化的蛮夷”,打一打可以,但长期管着就费劲了。元朝当年试图染指缅甸、越南,结果发现,总是管不住,当地人天天搞叛乱,军费花得比收上来的税多,最后只能撤了。明朝一度也想尝试在东南亚站稳脚跟,还是因为成本太高,败兴而归。

所以说到底,中原王朝宁愿死守西域不拓东南亚,其实就是种最现实的选择。西域关乎安全,关乎经济,还能延续文化,是个必须拿的地方。东南亚呢,说白了,是个高投入低回报的负担,没必要硬碰硬。这逻辑背后,是古代农耕文明最核心的生存哲学:先保住自己最重要的区域,至于那些吃力不讨好的地儿,可以放一放。

古人这思维,也确实有点门道。

评论列表

飄渺遊魂
飄渺遊魂 7
2025-09-29 19:23
到了唐朝时,韩愈被贬岭南时都还感叹“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何况比岭南更南、更加湿热的东南亚?
shepherd
shepherd 6
2025-09-28 23:45
南方物产丰富,就是摘野果也能生存,所以较少闹事;北方天寒地冻,缺吃少用,所以就经常抢劫中原,也就成了中原的心腹大患。另外一个原因是,中国确实足够大了,这也导致中原王朝对于不太闹事的南方就散失了继续扩张的动力。

冲呀 回复 09-29 20:35
一个马匹就很关键了

境·界
境·界 6
2025-09-29 20:51
其实广东广西完全融入汉地十八省都是跟后面的事
咔塔山
咔塔山 2
2025-10-08 14:26
滇越窄轨铁路升级了没有?
不口嗨不舒服斯基
不口嗨不舒服斯基 1
2025-10-05 19:12
说白了就是打不动,后勤补给难度大到上天,反而搭进去不少人。
嗷
1
2025-10-09 17:38
东南亚是春秋战国失势贵族流放地就想当于是监狱。[流鼻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