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猿看文物# #国潮正当红#
【鸡心白玉佩】(西汉)
长4.6厘米,宽3.3厘米,厚0.4厘米
1975年长沙市陡壁山咸嘉湖1号墓出土
长沙博物馆藏
鸡心佩,又称韘(shè)形佩、心形佩,由实用器“韘”发展演变而来,可以单独佩戴。起初,韘是古代射箭之人戴在右手大拇指上的护具,具有套于手指扣弦拉弓的功能。西汉时期,韘的形状演化为扁平椭圆形,器身的一侧或两侧出现日渐繁复的附饰,成为韘形佩,即俗称的“鸡心佩”。
这件鸡心白玉佩以白色透闪石软玉为原料制作,局部有黑褐色沁。上端琢成心尖状,中部饰有一圆孔,下端呈椭圆状。正反两面均以“游丝毛雕”手法(以细若游丝的阴刻线表现玉器纹饰形构特征)刻划勾连云纹,两侧出廓透雕着舒展流畅的凤鸟纹及卷云纹。造型别致,讲究华丽。
韘形佩出土时多发现于墓主腰间,说明应是佩戴在腰上作为装饰。从目前的考古发现来看,韘形佩大多出土于王室或高级贵族墓地中,且在女性墓葬中也有出现,以陡壁山咸嘉湖1号墓为例,墓主曹女巽(zhuàn)很可能是诸侯王的近亲或者妻妾。可见,韘形佩不仅有装饰性,也被视作身份、地位、权利、财富的象征。
参考资料:
1.长沙博物馆官网
2.肖湘,黄纲正.长沙咸家湖西汉曹(女巽)墓[J].文物,1979(03):1-16.
3.黄曲.浅论“韘”及“韘形佩”[J].考古与文物,2011,No.184(02):55-62+75.
4.高丽萍,杨玉彬.汉代玉器“游丝毛雕”工艺研究[J].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2(05):74-77.
5.张海军.西汉长沙国奢华生活象征 长沙陡壁山王室墓玉器选介[J].收藏家,2013,No.201(07):72-74.
6.河南博物院“每周一品”之玉韘形佩专题网页
图1-2 西汉鸡心白玉佩
图3 韘及韘使用示意图
图片来源:图1来源于长沙博物馆官网,图2来源于杨伯达.中国玉器全集[M].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05:366,图3来源于黄曲《浅论“韘”及“韘形佩”》
文|观察猿白荔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