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鸡排哥”走红了,这是这个十一黄金周最好的收获。
毕竟,看到最底层的劳动人民能够获得关注、取得收益,才是最令人欣慰的。
然而,随着更多网民的关注,随着媒体的不断报道,我们发现,事情好像变味了。他就休息一天,好多媒体都跟着报道。说实在的,刚开始看还觉得挺新鲜,看久了反而有点不是味儿。
大家喜欢他,不就是因为他说话那股劲儿吗?听他说几句能乐呵乐呵,松口气,好多人都说是情绪价值。
只是,这事经不起琢磨。这样的情绪价值背后,不就是现在好多人太无聊了吗?
平时上班上学忙得脚不沾地,一闲下来吧,又没什么真能沉下心干的事,看见个说话有意思的人,就赶紧凑过去热闹热闹。说穿了,这不就是无聊时候的自我安慰。
要是真有正经充实的事儿忙着,谁会连人家歇一天都当成大新闻盯着看啊?
当地借“鸡排哥”宣传文旅,又是搞配套服务,又是靠他推景点。看着是挺会抓流量,可反过来想,这不也说明当地文旅没啥别的招儿了吗?
要是平时就有真能拿出手的特色,文旅项目做得扎实,犯得着靠突然火的人撑场面吗?谁都清楚,这种靠热点堆起来的热闹,本来就长不了,等“鸡排哥”这股热乎劲儿过了,谁还能记得景德镇有啥好玩的?
靠一时热闹推文旅,就跟一阵风似的,风一吹就没影了,想想还挺无奈的。
与以上两点相比,最让人可惜的,是这互联网热度把人弄得越来越浮躁。互联网上老这样,隔段时间就冒个热点人物,今天是“鸡排哥”,明天可能是“某某姐”“某某叔”,但没几个能火过仨月的。
这些被流量裹着的人,大多会陷在眼前的热闹里。那么多人关注,还能赚快钱,慢慢就忘了自己本来该干啥了。
“鸡排哥”现在走红,可谁能保证半年后还有多少人记得他?要是真被这一时的流量和钱迷惑了,连自己该往哪儿走都忘了,等热度退了,日子该咋过啊?之前也不是没见过这样的,火的时候多风光,凉了之后更迷茫,想想都觉得可惜。
说真的,“鸡排哥”他自己说不定都没琢磨这么多,就是按自己的方式过日子,没成想突然成了焦点。
这波热潮显出来的问题,真得想想,咱们别总被这种一时的热闹带着跑,找乐子也得找些能真让自己充实的事。而地方搞文旅,也得靠真东西、硬实力,别总盯着眼前那点流量。
不然,到最后,热闹过了就剩一堆感慨,多不值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