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妲己”是对全体女性的不尊重吗? 并不是,反而那些不断强调称呼和性别关系的人,才是真正的刻板印象,他们试图通过情绪化的身份划分,故意激怒读者,把水搞混,让大众把注意力从“学术不端”转移到八竿子打不着的“性别歧视”上。 「学术妲己」本来就是高校圈内流传许久的特定词,带有女性特征,是因为高校圈里利用性来换取捷径的组合里,“男导师配女学生”的频率远远高于“女导师配男学生”, 甚至细究这词,原本更多的还带调侃性质,且早就脱离了性别,一样用在男生身上,你去搜短视频里一堆硕博在深夜做实验得不出理想数据时,也戏称自己想做学术妲己。 当然,你觉得「妲己」不好,要来个「嫪毐」「纣王」也没问题,怎么称呼不重要,重要的是把学界的丑事揭露出来。 如果说「妲己」这种负面词汇自带女性本征,同样的道理, 「武大郎」形容身高矮小的男性,「痴汉」「舔狗」「沸羊羊」形容爱而不得的蠢男,「爹味儿」形容中年油腻男, 如果每次都上纲上线的说这些词汇涉嫌歧视,必须禁用,那才是真的魔幻了,把工具当成了目的,把过程替代结果,让真正应该被开盒的导师学生间的学术不端行为给淡化了。 如果像个道德侦探一样,到处搜寻蛛丝马迹去寻找所谓的歧视词汇,不仅对女性没有真正的帮助,反而是在加深刻板印象,塑造毫无意义的对立,模糊矛盾中心, 这对于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包含女性在内的被学术剥削的硕士博士们,没有半毛钱的好处。
“学术妲己”是对全体女性的不尊重吗? 并不是,反而那些不断强调称呼和性别关系的
灵松谈社会
2023-06-04 23:05:56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