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与失》后记(王立新)立新说:我的生活不可能写成散文,也不可能写成小说

静白谈社会 2023-05-17 09:56:47

《诗与失》后记(王立新)

立新说:

我的生活不可能写成散文,也不可能写成小说,更不可能写成论文,因为诗不允许描述和论证,诗拒绝任何多余的词。散文和小说是把生活的大米煮成饭,诗却是把生活的大米酿成了浓烈的美酒。

我是因为虚荣心而开始写诗的。别人用LV和宝马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我是选择了用“写诗”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本质上没有什么不同。最大的不同是,写诗不需要巨大的花费,也不是你有钱就可以写诗的。

诗歌是精神鸦片。凡是充满幻想“生活在别处”的人都具备成为诗人的气质。诗就是“失”:失去、失望、失恋、失忆、失败、失眠、失踪、失意、失衡、失宠……都是触动诗歌创作的按钮。

人处在满足和快乐状态下很难写出好的诗歌。

作家王小波说“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在电脑上敲下这句话的时候,现实中的他依然是焦头烂额穷困潦倒的。痛苦是诗的粮食,诗是人类面对痛苦可以进行精神化疗的另外一种选择。

一首诗起源于现实中个人渺小的痛苦,却可能道出了灵魂世界的终极味道,这叫好诗。那些现实的人物与事件只是药引子,诗是无法用生化科学解释的神奇中药,现实都是诗的药渣。

诗人都是真性情和狂妄自大的语言敏感症患者。作为现实的失败者希望能在语言中永生。诗人代表了人类永恒的失败,人类在客观世界永远只是一个偶然事件的胜利者,失败通过死的“消亡”成为人的宿命,所以人类尊诗人为“人与神”之间负责沟通的的巫师。巫师的内心就是自大与自卑的撕裂。脆弱的诗人只能在诗歌里闪耀光芒,一进入现实他们就是无能与无奈的代名词。诗人只适合做情人。诗人过高估计了自己对人类的影响力,像一个小孩子以为自己就是这宇宙的中心,所以常常显得可笑又可爱。

我在精神上是个诗人,我在现实中远离诗人。我根本就不相信评论家,诗只是私人的癖好,无论写作还是欣赏诗歌,都是一种内心无规则运动的过程,与科学推理没有任何关系。因为我写的诗到底在讲什么连我自己都讲不清楚,因为唯一的标准是:凡能讲得明白的文字都属于记叙文、论文、说明文、散文……但绝不是诗!诗的判断标准在于此句、此人、此意、此刻、此心的“恰恰好”的共鸣,这种作者之私与读者之心的共鸣才是诗歌力量的源泉。即使是同一首诗,即使大家都认为这是一首好诗,其实每个人领悟到的“好”是完全不同的。

每个读者在读诗的时候就是在写诗,以自己独一无二的感悟在重写每一首诗。你最喜欢我的哪一首诗?说明你找到了你的共鸣。

女人是天生的诗人,因为她们逃离现实的想象力超越大多数男人。我的诗主要是献给女人的,尤其是那些不管善意还是恶意伤害过我的女人,我让伤害转化为“谎言的天堂”。恶魔与天使其实是人的两个互相映照的侧面。除了男女爱情,诗可以从任何角度、任何事物里产生,只要能变成化疗精神癌症的“中药”,便是好诗。

我只是一个多情的“药渣”,希望我的诗能成为化疗您灵魂病痛的“仙药”!

一定要感谢那些能够让我们内心产生痛苦的人和事,是真心的痛苦迫使我们成为美!

是为后记。

0 阅读:11
静白谈社会

静白谈社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