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做的一切只是为了
让顾客回答一个字:值!
你经营的不是产品、技术和服务,
而是顾客的价值感知!
钻石恒久远(王立新)
钻石是什么?
地质学家说钻石是地球上既稀少又最硬的石头。
化学家说钻石和煤炭一样同为碳元素物质,只是原子排列结构不同。
做装修的说钻石是划玻璃的工具。
戴比尔斯公司说钻石是男女之间爱的信物,代表忠贞、浪漫与永恒。如果说无酒不成席,那么无“钻”就不能婚。
对女人用浪漫的爱情洗脑,然后让追求女人的男人来买单,这就是钻石的商业模式。
1888年戴比尔斯公司成立,长期控制全球钻石产量的一半以上,甚至一度超过90%。不仅如此,戴比尔斯的实际控制者奥本海默家族花费巨额广告费不遗余力地营造钻石文化,用“4C标准”定义钻石的外表,用爱情定义钻石的灵魂——钻石稀有、璀璨、历久弥新,象征永恒的爱情。1950年戴比尔斯提出了对女人致命的广告语:A Diamond is Forever。香港才子黄霑把它译为: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
至此,戴比尔斯不但控制着钻石的供应,还控制着钻石的需求,钻石从富人阶级的奢侈,逐渐成为每个女人的心头所爱,被洗脑的女人认定更大更好的钻石是表达更强烈的爱意,要知道爱得有多深,就看钻戒上的钻石有几克拉。钻石成为求爱和婚姻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要永远珍藏。即使转卖也没有人要,因为这颗钻石代表的爱情是你的,不是我的。从此,一种原本只适合用来划玻璃的石头成为了满足人类虚荣心的奢侈品。理论上讲,70多亿地球人一生中都必须拥有一颗婚姻的钻石,这简直是无中生有创造需求和提升价值的经典营销案例。戴比尔斯的广告还强调钻石应该与惊喜结合,男人主动默默买好钻戒,然后在精心安排的场合突然送到女人眼前,让女人极度喜悦,又没有主动索取的负罪感,保持了纯真。
连戴比尔斯自己都说:感谢上帝,创造了钻石,同时也创造了女人。戴比尔斯还策划英国女王、摩洛哥王妃、瑞典公主、众多电影明星们佩戴精美钻石饰品,将钻石与毕加索(西班牙现代派画家)、德兰(法国野兽派画家)、达利(西班牙超现实主义画家)、杜飞(法国野兽派画家)等人的名画在一起展示,表达钻石和名人、名画一样高贵且独一无二。
在李安的电影《色戒》中,王佳芝潜伏在特务易先生身边原本是要暗杀他,几经周折,都已经把易先生引入包围圈,没想到易先生在关键时刻掏出钻石“鸽子蛋”,更重要的是他说,我太太早就想要我买给她,我都没有舍得买。王佳芝瞬间崩溃,立马叛变,推易先生说快走。汉奸易先生逃过了暗杀,包括王佳芝在内的爱国志士们全部被他枪毙了。这部电影的关键可以概括为一句话:都是钻石惹的祸!戴比尔斯赋予钻石爱情、财富、权力的普世认同,将几乎没有实用价值的石头,塑造成了世俗生活的必需品。钻石本身没有大的实用价值,也一定有比钻石更加稀有的宝石,但钻石被改变定位和价值,创造出了更神圣的心理需求和更大的商业价值,这就是钻石的价值,更体现出营销策划的价值。
懂得钻石是碳在高温高压下生成的金刚石、可人工制造的是科学家。忽悠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让男人付高价买去讨好女人,赚大钱的是商人。能把钻石做成各种美妙绝伦首饰的是艺术家。最终能把钻石皇冠戴到自己头上并霸占钻石矿产的是权力。用自己生命去挖掘钻石的却是矿工。
对人类而言,离开了需求一切事物都不存在价值。商业的本质就是用更好的方式去发现、创造和满足需求。同一产品满足的顾客不同,满足的需求和用途不同,它的商业价值真的是天差地别。
“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的本质其实是:希望爱情恒久远,所以钻石才值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