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贵妃和传国玉玺 #沅汰博物馆#
庚子年八国联军进京,慈禧太后仓惶西逃。
慈禧太后出逃的时候,联军的子弹已经能打进宁寿宫慈禧太后住的屋子里。即使在这么紧急的情况下,慈禧还不忘了让崔玉贵先把珍妃扔到井里再走。
慈禧太后是个很自私的人,她自己打扮成民间的老太太样子,带着光绪皇帝、皇后、瑾妃,还有庆亲王奕劻的两个女儿一起逃出京城,把宫里大批的宫眷留下自生自灭。在这些深宫内眷中有一位“瑜贵妃”很能干,积极展开自救。她一面命人找来内务府的人去和洋人交涉,保全紫禁城;一面又命人去前朝交泰殿把传国御玺拿到自己住的宫里来收藏保管。保住紫禁城才能保住宫里所有的人,也就保住了自己。把御玺收起来保管,是为了给自己以后的日子谋求地位。
留在宫里的内眷基本都是妃嫔,其实就是不同辈份的皇帝的女人。有和慈禧同辈的文宗咸丰朝妃嫔,有慈禧儿子辈的穆宗同治朝和当今光绪朝妃嫔。瑜贵妃是同治妃嫔,算是光绪帝的嫂子这一类。她既是先朝妃嫔,又算和当今皇帝同辈,是很尴尬的身份了。
同治十一年,十七岁的同治皇帝大婚,选的皇后是蒙古状元崇绮的女儿阿鲁特氏。这个皇后是违背慈禧太后意愿的,是同治帝和慈安太后共同选定的。给同治帝选皇后,也是给慈禧太后自己选儿媳妇。当然也是给慈安选儿媳妇,慈安是同治的嫡母。这件事慈禧很早就上心了。这是个大事,不是一次选择决定的,需要多次遴选。慈禧看中了一个女孩,是员外郎凤秀的女儿,姓富察氏。但是在一次一次的淘汰赛中,阿鲁特氏不知怎么就成了众望所归的人选。宫内宫外的吃反群众都认为,阿鲁特氏“像”皇后。
慈禧太后是个很有主意的人,可以说是比较任性,她中意富察氏自己认为没有什么问题。以当时的社会和实际情况,无论是选皇后还是选儿媳妇,她来做主是顺理成章的事。出于尊重,慈禧事先和慈安做了商量。她没想到的是慈安一口否认,坚决反对。慈安太后反对的理由是,富察氏年龄小。同治皇帝才十七岁,再配个十四岁的皇后不像话。当年康熙帝大婚的时候十二岁,皇后赫舍里氏更小只有十一岁。十四岁太小其实不是个理由。何况上面还有两宫太后教导。
慈禧是明着和慈安商量。慈安是暗着和同治串通,一起内定了阿鲁特氏。慈安的理由是,为了同治皇帝好,阿鲁特氏十九岁了,年龄大的成熟。处于叛逆期的同治不想遵从生母之命,和慈安一拍即合。在最后一次正式确定皇后的仪式上,同治皇帝把象征皇后地位的如意给了阿鲁特氏。但实际上同治皇帝心里真能谈得上有点一见钟情,有点情爱的并不是阿鲁特氏,是知府崇龄的女儿赫舍里氏,也就是后来的“瑜贵妃”。
当年的赫舍里氏出场是艳光四射,艳压群芳,在妆扮时尚中又透露出活泼的性格。在两宫太后宫眷命妇的注视下,在最后入围秀女们的注视下,同治皇帝完全忘了场景,眼睛几乎离不开赫舍里氏。但最终为了气生母,他还是把如意给了阿鲁特氏。阿鲁特氏首次出场给人的感觉是貌不甚美,气度高华。
赫舍里氏被封为瑜嫔。而慈禧太后中意的富察氏被封为慧妃。
谁也没想到的是,仅仅过了两年,十九岁的同治皇帝和二十一岁的阿鲁特氏皇后双双殒命。年龄还不到十九岁的赫舍里氏和十六岁的富察氏,还有其他的同治妃嫔,全都成了年轻的寡妇。
赫舍里氏在光绪后期晋封瑜贵妃。富察氏晋封皇贵妃。两个人成了可以共机密的朋友。光绪帝选皇后的时候,富察氏的小妹再次入围。富察氏不想让小妹再步自己后尘,陷入深宫中浪费生命。是瑜贵妃赫舍里氏帮助皇贵妃富察氏出主意,让小妹落选,免于悲惨命运。
小妹见到瑜贵妃的时候,初见是个让人不敢抬头仰视的丽人,极美。但是走近了才发现憔悴不堪。深宫中熬岁月的日子真的不是人过的。
慈禧太后西狩回宫后,合宫跪迎,但瑜贵妃回报说病了不能跪迎。慈禧太后让李莲英去探望。瑜贵妃请李莲英回奏太后,说明理由。因为要守着传国御玺,不敢离开,所以不能跪迎太后。李莲英也在心里暗暗赞叹瑜贵妃真是个人物。这意思等于是说,瑜贵妃在宫闱遭难的时候,守住了社稷,这是大功一件。慈禧太后不能不看重她。
瑜贵妃在深宫中步步为营,作为一个先朝妃嫔,只能让慈禧太后看重,才能给自己赢得地位,而不至于因为是先朝妃嫔在冷落中落得任人践踏。
图中国国家博物馆的碧玉盘龙钮传国御玺。诏书以及各类文件,只有用了传国御玺才能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