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老人去世前的这些举动,其实是在给子孙留暗示,读懂能避开大灾

老人去世前的这些举动,其实是在给子孙留暗示,读懂能避开大灾......导语:古人云: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老人历经沧桑,积

老人去世前的这些举动,其实是在给子孙留暗示,读懂能避开大灾

......

导语:

古人云: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老人历经沧桑,积累的不仅是人生阅历,更有着超越常人的直觉与洞察力。

民间传说,德高望重的长者在生命的最后时光,往往能预感到家族即将面临的祸福变迁,会通过一些看似寻常实则暗藏玄机的举动,为后代留下避祸趋福的暗示。

然而,这些珍贵的提醒常常被现代人误解为老年痴呆的症状,错失了化解灾祸的最佳时机。

一位建筑工人在奶奶去世后,偶然发现了一个关于"临终预警"的惊人秘密,这才明白奶奶生前那些"反常"举动背后隐藏的深意...

更令人震撼的是,当他按照古籍记载验证时,竟然真的在预言的时间遭遇了生死劫难!

这究竟是巧合,还是真有其事?

01

2023年深秋的那个周二早晨,赵建国永远不会忘记。

他正准备出门上班,却看见奶奶拿着一块红布,正往客厅的镜子上蒙。

"奶奶,您这是干什么?"建国不解地问道。

奶奶头也不回,专注地调整着红布的位置:"这镜子不能照了,得蒙上。"

"为什么不能照?昨天还好好的。"

"就是不能照。"奶奶的语气异常坚决,完全不像平时那个温和的老人。

建国以为奶奶是因为年纪大了,有些迷信,匆匆告别就去上班了。

等他中午回来吃饭时,震惊地发现家里所有的镜子都被蒙上了红布——梳妆台的,卫生间的,甚至连他房间衣柜门上的穿衣镜也没放过。

"奶奶,您这是闹哪出啊?"建国有些不耐烦了,"我下午还要照镜子理发呢。"

奶奶只是摇摇头,眼中闪过一丝焦虑:"小国,听奶奶的话,这些镜子暂时不要照。"

下午建国回到家,又发现了新的"异常"。

奶奶正蹲在门口,手里拿着一袋精盐,一把一把地往门槛上撒。

白花花的盐粒在门口形成了一道明显的"分界线"。

"奶奶,您这又是干什么?"建国的声音里带着明显的不悦。

"撒盐辟邪,保平安。"奶奶回答得很简单,但神情异常认真。

"咱家又没什么邪气,撒这个干什么?而且这盐撒地上,一会儿清洁工阿姨该有意见了。"

建国说着就要去扫盐。

奶奶急忙拦住他:"小国,你不懂!这盐必须撒,不撒不行!"

建国从未见过奶奶如此焦急的样子,但他还是不耐烦地扫掉了大部分盐粒。

第二天更奇怪的事情发生了。

建国刚吃完早饭,就看见奶奶坐在餐桌旁,面前摆着一把筷子,正在一根一根地数着。

"一根、两根、三根..."奶奶的手指颤抖着,每数一根就放到一边。

"奶奶,您数筷子干什么?这些都是咱家用了好几年的老筷子,能有什么问题?"

建国语气里的不耐烦更明显了。

"数清楚,必须数清楚。"奶奶的声音有些急促,额头上甚至冒出了细汗,"不能多,也不能少。"

建国仔细看了看,这就是普通的竹筷子,实在看不出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奶奶,您最近是不是身体不舒服?要不我陪您去医院看看?"

奶奶停下手中的动作,看着建国,眼中满含担忧:"小国,记住奶奶的话,家里的筷子只能有双数,绝对不能出现单数。

如果发现少了哪一根,你一定要立刻补上。"

"为什么?"

"记住就行了,别问为什么。"

建国觉得奶奶真的是老糊涂了,不耐烦地说:"奶奶,您别数了,这些都没意义。"

那天晚上,建国回家时发现奶奶又在做一件让人费解的事。

她正蹲在阳台上,把家里所有的植物都搬到了同一个角落,整整齐齐地排成一排。

"奶奶,您把花都搬到这儿干什么?原来分散放不是挺好看的吗?"

"它们要待在一起,这样才安全。"

奶奶看着那些绿植,神情格外严肃,"散开放不行,必须聚在一起。"

第三天,也就是奶奶去世的前一天,她做了最后一件"怪事"。

建国早晨起床时,发现奶奶正坐在客厅的地上,周围散落着各种各样的绳子。

有红绳、麻绳、尼龙绳,还有从旧衣服上拆下来的布条。

她正专注地把这些绳子打成各种复杂的结。

"奶奶,您这是在做什么手工吗?"

奶奶头也不抬:"打结,每一个结都很重要,不能打错。"

建国蹲下身子,仔细观察奶奶手中的绳结。

这些结的形状都不一样,有的像花朵,有的像动物,还有的完全看不出具体形状,但每一个都打得极其精细。

"奶奶,您是从哪儿学来的这些结法?我以前怎么没见您打过?"

"不是学来的,是想起来的。"

奶奶的回答很奇怪,"这些结必须在今天打完,明天就来不及了。"

"什么来不及?"

奶奶停下手中的动作,抬头看着建国,眼中满是不舍:"小国,奶奶可能要走了。"

"什么叫要走了?您要去哪儿?"

"去很远很远的地方,再也回不来的地方。"

奶奶的声音很轻,像是在说梦话。

"但是这些东西,会保护你的。

记住奶奶做的这些事情,它们都有用。"

建国当时完全没有理解奶奶这句话的含义,甚至还有些不耐烦地想把那些绳结都扔掉。

第二天凌晨,奶奶在睡梦中安详离世。

建国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奶奶早就预感到了自己的死期。

可是,那些奇怪的举动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站在空荡荡的家中,看着那些被红布蒙着的镜子、门口残余的盐粒、聚在一起的植物,还有桌上那一堆精心打好的绳结,建国心中满是愧疚和困惑。

他想起自己对奶奶的不耐烦,想起自己扫掉的盐粒,想起自己几乎扔掉的绳结。

如果时光能够倒流,他一定会耐心地听奶奶说完每一句话。

02

奶奶去世后的第三天,建国开始整理她的遗物。

邻居清洁工李阿姨主动来帮忙,她一边整理一边感叹:"你奶奶真是个好人,这些年帮了我们不少忙。"

"是啊,奶奶人特别好。"建国的声音有些哽咽。

李阿姨已经把奶奶卧室里的旧书装进了几个大垃圾袋:"这些书都太旧了,纸都发黄了,还是扔了吧。"

"等等!"建国突然想起什么,"我想再看看奶奶的书。"

李阿姨笑道:"这些都是些老古董,你一个年轻人看不懂的。

我刚才翻了翻,全是繁体字,还有好多不认识的字。"

建国接过垃圾袋,开始一本一本地翻查。

大部分确实是些老旧的书籍:《黄帝内经》、《本草纲目》、《周易》...

就在他准备放弃时,在袋子最底层,他的手触到了一本薄薄的册子。

这本册子夹在两本厚厚的古典文学作品之间,如果不仔细找,根本发现不了。

册子的封面已经有些破损,隐约可以看到几个字:《临终预警录》。

建国的心跳突然加快了。

他小心翼翼地抽出这本册子,发现它的纸张泛黄,边角已经有些卷曲,显然年代久远。

更糟糕的是,册子已经被刚才洒进垃圾袋的茶水浸湿,部分字迹变得模糊不清。

建国赶紧找来纸巾,小心地擦拭册子表面的水渍。

翻开第一页,里面是用繁体字写成的古文,还夹杂着一些他认不出的生僻字。

但在册子的扉页上,他发现了一行用现代汉字写成的小字:

"凡老者将终,必有征兆。若能识得其意,可为后人避祸趋福。"

建国的手开始颤抖。

他迫不及待地翻到下一页,上面写着:

"第一征:镜不可照。 临终前七日,若老者蒙镜避邪,乃是感应到阴气侵扰。 镜为阴阳交界之物,蒙镜可断绝不详侵入。"

建国的心脏几乎要跳出胸膛——这不正是奶奶做过的第一件"怪事"吗?

他急忙继续往下看:

"第二征:盐镇门庭。 撒盐于门前,可阻挡煞气入户。 老者临终前若有此举动,必是感应到家中即将有血光之灾。"

建国想起自己不耐烦地扫掉的那些盐粒,心中涌起巨大的愧疚感。

"第三征:筷成双对。 筷为进食之具,关乎生死运势。 筷单则凶,筷双则吉。 老者数筷,乃是为后人排查凶兆。"

建国想起奶奶认真数筷子的样子,想起她说的"绝对不能出现单数"。

原来奶奶不是老糊涂,而是在为他的安全担忧!

"第四征:植聚成阵。 绿植有生气,可化解死气。 将家中植物聚于一处,可形成生气法阵,护佑全家平安。"

"第五征:绳结辟邪。 绳结为古法符咒,不同结法有不同功效。 老者临终前打结,乃是为后人编织护身符。"

看到这里,建国彻底震惊了。

奶奶做的每一件看似荒唐的事情,原来都记载在这本古籍里!

但接下来的内容让他更加震惊:

"此五征若同时出现,预示后人将在长者过世后四十五日内遭遇血光之灾。

唯有完整保持五种防护法阵,方可化解凶险。"

建国急忙数了数日期。

今天是奶奶去世后的第42天!

他的手开始剧烈颤抖。

按照古籍的记载,他只剩下三天时间了。

而且,他已经破坏了其中的三个"保护法阵":扫掉了门口的盐,差点扔掉了绳结,还准备把植物重新分散摆放。

如果古籍说的是真的,那么三天后,他将面临一场生死劫难。

建国想要继续阅读,寻找化解的方法,但册子后面的页面由于水浸,字迹已经完全模糊,根本无法辨认。

他几乎要崩溃了——救命的信息就在眼前,却无法完整获取。

"小赵,你怎么了?脸色这么难看?"李阿姨关切地问道。

建国强忍着内心的恐慌,勉强挤出一个笑容:"没事,李阿姨。

这本书我要留着,其他的您可以处理掉。"

李阿姨点点头:"你奶奶生前就爱看这些古书,说不定真有什么用处。"

如果李阿姨知道这本书差点被她当垃圾扔掉,而这本书很可能关系到建国的生死,她会作何感想?

李阿姨走后,建国独自坐在客厅里,反复翻阅着这本残缺的古籍。

他终于明白了奶奶临终前那句话的意思:"记住奶奶做的这些事情,它们都有用。"

奶奶不是老糊涂,而是在用她最后的生命为他布置保护法阵。

而他,却因为无知和不耐烦,亲手破坏了奶奶留给他的保护。

03

他坐在奶奶生前最爱的藤椅上,反复研读着那本《临终预警录》,试图从模糊的字迹中找到更多线索。

凌晨四点,他终于在一页水渍较轻的纸张上,发现了关键信息:

"血光之灾将至,时在长者过世四十五日午时三刻。"

建国急忙看了看日历。

今天是第42天,距离第45天还有3天。

如果按照古时的计时方法,午时三刻就是下午两点四十五分。

也就是说,三天后的下午两点四十五分,他将面临生死劫难。

建国的手心开始冒汗。

评论列表

UC网友
UC网友 2
2025-10-18 15:20
看到“午时三刻是下午两点四十五分”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