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里的博物馆(1)——人
人,《说文》: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像臂胫之形。
1,甲骨文“人”的写法;
2,西周早期“人”的写法;
3,春秋时期“人”的写法。
4,郧县人1号头骨化石,湖北省博物馆。
2022年5月18日发现了“郧县人3号头骨”,发现地点在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学堂梁子遗址。学堂梁子遗址是一处旧石器时代早期的大型旷野遗址。这是迄今欧亚内陆发现的同时代最为完整的直立人头骨化石。为什么叫“3号”?因为1989年、1990年,在学堂梁子遗址先后出土过2具古人类头骨的化石,年代距今80万年至110万年左右,都是直立人,被学术界命名为“郧县人”。
5,沂源猿人的一块头盖骨,头部正上方位置的骨头。山东博物馆。
使用铝铍埋藏测年法可以推测出,这个头盖骨的主人生活在距今六十多万年前。因为这块头盖骨是在淄博市沂源县发现的,所以头盖骨的主人被命名为“沂源猿人”。沂源猿人生活的年代和北京猿人相近,沂源猿人是山东地区最早的古人类,也是黄河下游地区最早的古人类。
6,山顶洞人生活的洞。中国国家博物馆布置的场景。山顶洞人生活在距今3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距今4、5万年前从“早期智人”演化到“晚期智人”,也叫“新智人”。除了“山顶洞人”,内蒙古和宁夏的“河套人”、广西“柳江人”、四川“资阳人”、山西“峙峪人”等等都是新智人。这时候的原始群体已经从松散变成了固定而持久的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