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朔州驱车向南40公里,穿过恒山余脉的丘陵,一座红墙灰瓦的寺院群在山脚下静静铺展——佛宫寺内,一座通高67.31米的木构巨塔刺破苍穹。它没有一钉一铆,却扛住了千年风雨、28次地震、无数次雷击;它比巴黎埃菲尔铁塔早800余年,比意大利比萨斜塔早300余年,却至今保持着“世界最高木构塔式建筑”的纪录。这就是与莫高窟、云冈石窟并称“山西三大国宝”的应县佛宫寺释迦塔(俗称“应县木塔”)。
近日,记者联合山西省古建筑与彩塑壁画保护研究院专家、本地文保志愿者及资深游客,从建筑密码到游览体验,为您解锁这座“木头上的史诗”。
导语:木塔,为何是“中国古建的天花板”?“应县木塔的存在,是中国木构建筑技术的‘活化石’。”山西省古建筑保护研究所原所长柴泽俊曾这样评价。这座建于辽清宁二年(1056年)的木塔,全称“佛宫寺释迦塔”,由辽兴宗的萧皇后为供奉佛牙舍利主持修建。它以54种斗拱层层叠加,不用一根铁钉,仅靠木构件咬合支撑,在960余年的岁月中,历经战火、地震、风霜,甚至1926年军阀混战时的炮弹轰击,依然巍然挺立。
更惊人的是,木塔至今保持着“动态平衡”——因地基沉降和结构应力,塔身已向西北方向倾斜约1米,但经现代监测,其倾斜速率稳定,堪称“木构建筑的抗震奇迹”。
木塔的魅力,在于“仰观震撼,近察精妙”。记者实测梳理出四大必看细节:
看点1:外观——五层六檐的“立体佛国”木塔为五层六檐结构(五层塔身为明层,四层暗层藏于塔檐内),逐层收分的塔体如巨柱拔地而起。塔刹由仰莲、覆钵、相轮、宝盖、宝珠组成,高达10米,远看如“塔上塔”。最醒目的是塔身上的6尊坐佛(一层)、24尊飞天(三层)、32尊罗汉(五层),以及各层檐角的铜铃(共54枚)——风吹铃动,声传十里,曾是“应州八景”之一“木塔铃音”。
看点2:斗拱——“中国木构的DNA”木塔共使用54种、2400余组斗拱,被称为“斗拱博物馆”。记者在二层仰头观察:
柱头斗拱:承托塔檐重量,形如“莲花绽放”;
补间斗拱:辅助支撑,雕刻卷草纹、迦陵频伽(佛教神鸟);
转角斗拱:处理90度转角的力学难题,构件交错如“木头魔方”。
专家解释:“每组斗拱都是‘微型减震器’,能将地震力分散到整座塔体,这是木塔千年不倒的关键。”
看点3:倾斜与坚守——“与时间博弈的奇迹”木塔的倾斜是游客最关注的话题。监测数据显示,目前塔顶偏移达1.08米,但整体结构稳定。塔内三层有一块“金代碑刻”《应州宝宫寺释迦塔记》,记载了金代工匠曾试图“扶正”木塔却未果的故事。如今,文保人员通过“局部加固+整体监测”守护它——“我们不强行矫正,而是让它‘自然呼吸’。”山西省古建筑保护研究院院长任毅敏说。
看点4:塔内秘境——“藏在地宫里的信仰”木塔一层中央供奉11米高的释迦牟尼坐像,背后有“华藏世界”藻井(已封闭保护);二层以上原供奉佛经、佛牙舍利,现仅存清代重装的佛像。最神秘的是塔内发现的辽代文物:
佛牙舍利:据考证为释迦牟尼灵牙遗骨,现存于应县博物馆;
辽代经卷:部分残页藏于国家图书馆,内容为《妙法莲华经》;
工匠题记:三层梁架上留有“天庆七年(1117年)匠人郑子英修塔”的墨书,印证了木塔的历代维护。
木塔的游览,不止于仰望。结合文保专家建议与游客实测,整理三大深度玩法:
玩法1:跟着“古建导师”听讲解,读懂“木头上的密码”木塔景区提供专业讲解服务(50元/场,可拼团),推荐选择研究辽金建筑的导师,他们会重点解读:
“为什么木塔用榆木?”(应县当地榆木密度高、耐腐朽);
“斗拱如何‘以柔克刚’?”(通过构件变形吸收地震能量);
“塔顶铜葫芦的玄机”(高2.8米,重约1吨,兼具避雷与风水功能)。
玩法2:“木构主题”周边游,串联恒山文化带应县地处恒山文化旅游区,可规划“木塔+恒山+净土寺”一日线:
上午:木塔景区深度游(建议3小时,预留时间观察斗拱细节);
中午:品尝应县“三大宝”——应县牛腰(荞麦面制,配羊肉臊子)、凉粉(荞麦淀粉制,酸辣开胃)、青椒肉丝饼(现烤酥脆);
下午:前往恒山(车程40分钟),登悬空寺;或探访净土寺(车程15分钟),看“金代小木作”藻井(与木塔斗拱异曲同工)。
玩法3:参与“木塔守护”志愿活动,成为“历史见证者”应县木塔保护基金会常年招募“文保志愿者”,参与:
古建测绘辅助:协助记录斗拱尺寸、拍摄病害照片(需基础摄影技能);
文化传播:为游客讲解木塔故事(提供培训,颁发志愿者证书);
环境维护:清理景区垃圾、劝阻不文明行为(适合亲子家庭)。
时间:旺季(4-10月)8:00-18:30;淡季(11-3月)8:30-17:00;
门票:全价票50元(含木塔景区+佛宫寺),60岁以上老人、学生半价;
讲解:电子导览30元/台,人工讲解50元/场(建议选专业讲解,信息量更丰富)。
交通指南自驾:太原→二广高速→应县出口(全程约280公里,3.5小时),景区设有停车场(收费10元/天);
公共交通:朔州站(高铁站)乘直达应县大巴(约1小时,票价25元),县城内打车至木塔(5分钟,10元);
高铁:大同南站→应县西站(约40分钟,票价30元),出站后乘公交1路至“木塔景区”(15分钟,2元)。
吃什么?“应县味道”里的乡土记忆必尝小吃:
应县牛腰(老城“王记牛腰店”):冷食热吃皆可,荞麦香混合羊肉鲜,人均20元;
凉粉(“刘姥姥凉粉摊”):现做现卖,配黄瓜丝、辣椒油,人均8元;
青椒肉丝饼(“木塔早餐铺”):现烤外皮酥脆,肉丝嫩滑,人均6元。
特色餐厅:“恒山饭店”(县城中心)推荐“过油肉”“黄芪炖鸡”(应县黄芪为地理标志产品),环境整洁。
避坑提醒慎购“木塔模型”:景区外摊贩兜售的木质斗拱模型(标价50-100元)多为机器批量生产,工艺粗糙,建议在景区文创店购买(30元/个,带防伪标识);
注意防晒:木塔景区无大面积遮阴,夏季(6-8月)需备遮阳帽、墨镜,穿防滑鞋(青石板路有苔藓);
尊重文物:禁止触摸塔体、攀爬栏杆,拍摄时关闭闪光灯(尤其是斗拱区域)。
结语:木塔,是建筑,更是信仰从塔下仰头望,风过处,铜铃叮咚;暮色中,塔影斜长。应县木塔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部“立体的辽金史”,是祖先用木头写就的“生存智慧”。
正如文保志愿者、应县本地教师李芳所说:“我从小在木塔下长大,小时候觉得它只是‘老塔’,现在才懂,它是我们和祖先对话的桥梁。每次给游客讲解,都像在传递一把钥匙——打开那扇‘看见古人’的门。”
这个秋天,来应县吧!
站在木塔下,数一数斗拱的层数,听一听风铃的声音,
触摸那些被岁月磨圆的木棱——
你会明白,所谓“奇迹”,不过是古人用敬畏与匠心,给时间的答案。
(文中图片由应县佛宫寺释迦塔保护研究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