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短视频对未成年强制开启青少年模式##两会观察团#有委员建议,短视频对未成年人强制开启青少年模式。
怎么看呢,我说三点:
第一,你怎么来确定这是未成年人?事实上,是非常不好确定的。因为很多未成年人是没有自己的短视频账号的;很多未成年人的手机号码,都是父母身份证给办的。而短视频账号呢,也往往是父母的。那么,怎么通过账号来判定是未成年人在玩的呢?
而无法判断,那接下来的建议,也就没有了意义。
第二,眼下有两个办法。一个是人脸识别。当然,这里面有技术风险,是让人担心的;毕竟,当处处收集人的脸部信息的时候,那么会带来安全问题。
但也要看到,具体到短视频平台判断使用者什么身份的时候,这个人脸识别,则是一个有效的手段。而且在网络实名制的当下,采用人脸识别,也未必完全冲突;关键是怎么保护。
那么,是不是可以增加短视频的人脸识别要求,这个可以值得讨论。
另一个是,通过大数据的分析比对。我们知道,当我们上网的时候,算法会根据我们的使用信息,分析我们的人物特征,进而利用这些特征实现效益的最大化,比如推送各种广告等。那么,是不是也可以通过对使用者短视频消费情况的分析,来判定是不是未成年人呢?
如果是,也可以进一步采取的措施。当然,对于平台来讲,可能积极性不足;毕竟,不是有利可图;而且万一识别错误,还容易落下口实。
第三,无论要不要人脸识别,大数据分析画像,有一点都是应该支持的。那就是,短视频的算法,不能太狠。是的,很多人玩短视频,欲罢不能;之所以如此,就是被算法深深的捕获了。迎合用户,不只是孩子,就是成年人,尤其是老人,沉迷的都非常严重。
那么,在捕获用户上,算法在考虑平台经济效益的同时,是不是也应该考虑一下社会效益呢?
这个可能是更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