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陆续放宽疫情管控,而且12

评论员王攀 2022-12-07 13:56:59
多地陆续放宽疫情管控,而且12月4日,几乎是不约而同。 怎么看,我说三点: 第一,这显然不是个别所为,应是统一动作,只不过呢,以各地进行,依据自身情况,进行各自调整。 而调整的内容呢,其实都是在围绕着核酸检测,还有健康码进行。 简单的说,大多数情况,都不再查验核酸证明;而且都在倡导,要做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提倡科学佩戴口罩。 同时呢,呼吁老年群体,疫苗上应接尽接。 除了这些,我在想,医疗资源的准备上,也应该有所推进吧。 第二,接下来会是一个什么情况? 当不再大规模核酸,不再查验核酸码的时候,其实也就意味着,如果是无症状,可能就在不知不觉中感染,然后不知不觉中自愈。 轻症呢,用点药,像感冒发烧吃药一样。而重症和危重症的,应该是医疗资源的重点关注部分。 也不用担心。比如广州的数据,这轮疫情16.27万感染,无症状占9成;重症、危重症只有4例,无死亡病例。 就是再放大一百倍,1600万人感染,也无非400例重症危重症,一个城市还是可以应对的。 其实无非是在调整之后,怎么让这个过程稍微慢一点,不过于集中。 高校学生今年提前放假,而且是超长寒假,有的达2个月,就是为了分散,减轻某个点的压力。 而提倡科学佩戴口罩,其实也是为了减缓这个过程,不至于发生情绪的恐慌性挤兑。 是的,未来期待是一个从容的过程,缓慢的过程。 第三,作为个人怎么办? 没有必要恐慌。其实现在的恐慌主要是对恐慌的恐慌,而新冠本身的恐慌,可能并不大。 那么我们要摆平心态,你看现在专家也都出来说话了,我们应该相信专家的,尤其是这个时候。这是一点。 再一点呢,做好个人防护,老人孩子还有孕妇呢,尤其有基础病的,多防护,甚至通过社区渠道,做好应急等。 一句话,当集体的管控放宽之后,那就意味着个人的防护的强化。 为自己,同时也是为社会。因为防护的越好,这个过程就会缓慢,也就会更容易从容。
0 阅读:0
评论员王攀

评论员王攀

资深媒体人 节目主持人 硕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