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盐湖区解州学校:以“忠义”铸魂 让文化育人

在关公故里盐湖区解州镇,有一所扎根乡村的学校,它以“守正”教育为魂,将关公“忠义仁勇”精神融入办学点滴;它以习惯养成为基

在关公故里盐湖区解州镇,有一所扎根乡村的学校,它以“守正”教育为魂,将关公“忠义仁勇”精神融入办学点滴;它以习惯养成为基,用特色课堂夯实学生成长根基;更以地域文化为脉,让孩子们在实践中为家乡代言。跟随记者镜头,一起走进盐湖区解州学校,感受这所乡村学校的育人特色与文化魅力。

近日,记者走进盐湖区解州学校,独特的武圣健身操旋律吸引记者的注意。孩子们则踩着原创填词的节奏,动作舒展有力,每一句歌词里都藏着关公文化的印记——这是学校将地域文化与体育锻炼结合的生动实践,更是“忠义智仁勇”校训融入日常的鲜活注脚。

作为一所乡村学校,自2021年办学以来,解州学校便构建了清晰的校园文化体系:以“守圣贤之道,养忠义之气”为教育主题,确立“忠义智仁勇”校训、“见贤思齐”校风,更以“办一所具有未来视野、时代风貌、盐湖灵韵的乡村名校”为办学愿景,致力于将每一位学生培养成兼具文化素养与忠义精神的家乡文化传承者。

盐湖区解州学校副校长 江春娟

我们盐湖区解州学校,地处解州关公故里,所以我们学校的文化底蕴是非常丰厚的,因此,我们想让每一个孩子们从小都浸润家乡文化,致力于把每一个孩子都培养成具有“忠义智仁勇”精神的关圣少年。

由于学校学生大多来自解州及周边村庄,留守家庭孩子占比高,立足这一乡村校情,解州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更接地气,学校以“学生行为习惯养成”为切入点,引进习本课堂教学理念,让教育更贴合乡村孩子的成长需求。

盐湖区解州学校副校长 江春娟

习本课堂,就是“以习为本”的课堂理念,致力于把课堂70%的时间还给每一个学生,真正做到了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那么我们的“习本”课堂,主要是以小口令教学为主要抓手,例如小眼睛看黑板、小身板挺起来、一尺一拳一寸这样的小口令,让每一个孩子的行为习惯在潜移默化中慢慢树立起来。

盐湖区解州学校教师 李艳彬

自从我们“习本”进了课堂以后,老师采用的是口令式的教学,孩子们注意力的集中时间就比较长一点,主动学习的动力就更足了,所以我们的课堂效果就会更好一些。

除了课堂改革,学校还把“阅读与书写”作为教学管理的重中之重,用笔墨书香涵养学生素养。“课堂+”模式利用每节课前5分钟积累诗词、名言;“阅读+”通过专门阅读课,提高孩子们文学素养与认知水平;还有“每晚八点的15分钟共读”,让阅读延伸到家庭;书写方面,学校开设每日习字课,借助砚小田习字教学、教师一对一指导、书写竞技赛等抓手,让孩子们在一笔一划中练就工整方块字。

盐湖区解州学校学生 曹可瑞

学校有了课后诵读、8点共读,我开始和同学一起读书,背古诗,慢慢养成了读书的习惯。写字课上老师也会教我们写字技巧和握笔姿势,我感觉我的字比以前的好看多了。

作为关公故里的学校,解州学校更让地域文化成为校本课程的核心,让孩子们在实践中读懂家乡。“我为家乡做代言”活动里,孩子们拿起画笔,以线条和色彩勾勒关公形象,让忠义精神在画纸上鲜活呈现;“关公故事我来讲”实践活动中,他们又化身小小导游,用稚嫩却真挚的声音,将关公的传奇故事娓娓道来,成为家乡文化的小小传播者。

盐湖区解州学校学生 谭若彤

在学校里面,每天讲关公故事,让我明白了关公“忠义仁勇”的精神。我也要像关公一样,做一个爱家乡、守信用、讲仁义、勇担当的人。

从文化管理到课堂实践,从习惯养成到地域传承,盐湖区解州学校正以独特的育人方式,让乡村孩子在文化浸润中成长,也为关公故里的教育发展注入着鲜活力量。

盐湖区解州学校副校长 江春娟

接下来,我们学校会继续深耕“守正”教育,真正做到地域文化和我们的课程体系紧密地结合起来,让学生们在学好科学文化的同时,能够传承我们的关公精神,成为具有“忠义智仁勇”精神的关圣少年。

【来源:盐湖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