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刘畅爱县主吗?曾经深爱过。
青春年少时,他们也曾有一段出尘脱俗之情,刘畅一直憧憬着考取了功名,谋得了官位就提亲,风风光光地将县主娶进门,一生将她视若珍宝,绝不让她吃一点点苦。
可惜造化弄人,宁王逼着县主和门阀联姻。
即使后来刘畅被父母逼迫娶了何惟芳,仍然思念县主,甚至一直将县主画像挂在房中,从未进过何惟芳的房间。
三年后,县主的丈夫去世,县主直奔刘畅,希望能和刘畅再续前缘。
都说经历一次婚姻,才能真正了解人性。确实如此,县主在之前那段婚姻里有太多委屈与不甘:丈夫不疼,还要与婆母、妯娌甚至贵妾周旋,最后她忍无可忍,一把火烧死了羞辱她的丈夫,逃离了不堪的婚姻。
历经婚姻折磨后的县主明白了权力的重要性,一进刘畅家门,就给了刘家父母一个下马威,借着有人追杀闯宴会,要对刘府人大肆惩罚。这引起了刘畅的反感,毕竟刘家的仆人该轻罚还是严惩,该打板子还是直接杖毙,都是刘家家事,更何况他年过半百的母亲还被逼的长跪不起。
甚至在县主得知刘畅是将兔子送给何惟芳不是送给自己时,命令人把兔子活活打死。
当年刘畅眼中单纯善良的县主变了,那个口口声声为他着想的县主,已经习惯了以权压人。
不管县主怎么忆往昔,刘畅不想回头了,那点少年情动,早被权力抹杀了,再也回不去了。
02
县主不会甘心,她情愿毁掉自己的名节也要逼着刘畅娶她。
刘畅更狠,宁愿得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宁王,也不愿娶县主。
与其说刘畅讨厌县主咄咄逼人的强势,不如说他讨厌被安排被控制的人生。
刘家父母逼着他娶县主时,刘畅拼死抵抗:活到如今,我何曾顺心如意过?小到衣食住行,交友应酬,大到拜师求学,理想抱负。就连得了功名,我要做什么官,都是你们来决定,我的婚事已经被安排了一次,如今还要被安排第二次。为什么?凭什么呀?
刘家父母控制欲很强,方方面面都管控着刘畅。
第一次结婚,明明刘畅不愿意,父母还是逼着他娶了何惟芳,他未必有多讨厌何惟芳,可是他确确实实讨厌父母逼他这个行为。
刘畅喜欢县主时,宁王逼着他们分离,后来他感觉到自己不再喜欢县主了,父母又逼着他娶县主。
他这一生都被别人逼着在做自己不喜欢的事儿,甚至在他反抗时,宁王打断他的腿,逼着他入赘,他能不恨到骨子里?
要不刘畅最后背叛宁王,不但擒拿宁王,还将他的罪行公之于众,他口里的审时度势是真,骨子里对宁王的恨也是真。
曾经,刘畅也是个刻苦读书的上进青年,希望通过自己的实力金榜题名,为朝廷效力。
他有没有这个机会呢?
当然有啊,当他发现自己不再喜欢县主,而是对何惟芳渐渐生出好感时,他是有可能过上这种日子的。
可他终究和县主在大庭广众之下暧昧,被县主拿住了把柄,吓唬他父母逼着他跟县主成婚。
有人可能会说那是县主和何惟芳设的局,可是就算别人设下圈套,也要你配合往里钻啊。毕竟当时你已婚,你但凡有已婚人士的边界感,这个局哪做的成?
县主在第一次婚姻里吃了亏,这次她肯定要选择一个好掌控的,她都拿自己的清白入了局,一旦刘畅接了招儿,哪还跑的掉?
因为反对刘畅和县主相爱,宁王就把刘家一家贬到洛阳,县主控制欲强,动不动喊打喊杀的,怎么看这一家人都不是好人,刘畅怎么就好了伤疤忘了疼?后面,果然不好相处。那个时候的刘畅还沉浸在儿女情长中,哪会用心去看人的底色?
有时候,一步错,后面就由不得你了。
03
县主对刘畅,控制欲大于爱。
县主有过一段失败的婚姻,那是他父亲为了拉拢门阀联姻,丈夫甚至整个婆家都不善待她,她过得很没有尊严。她知道,丈夫死后,父亲还会出于政治目的将她联姻。京城这些权贵家的儿郎,她又不是不知道,即使娶了她这个二婚的县主,也没几分真心。所以她先下手为强选了刘家,刘家门第低,好拿捏。
刘家父母贪财一心往上爬,可以捧着县主,可刘畅是被打断腿逼着入赘的,他哪咽得下这口气?
父母逼,宁王逼,县主逼,刘畅反抗的心态到了极点,可是宁王、县主的权势又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刘畅慢慢回想起了何惟芳的好。
有人说刘畅爱上了何惟芳,我觉得未必。
何惟芳随心而活,种自己喜欢的牡丹,开了一间又一间店铺,财务自由,把日子过成了自己喜欢的模样,我想这才是刘畅最羡慕的地方吧。刘畅终其一生求而不得的,何惟芳通过自己的努力做到了。
而县主,她要的是绝对的掌控,怎么可能容忍刘畅精神出差?她搞不定刘畅,她有的是法子折磨何惟芳:和人联手将何惟芳发配军营,让人折磨她;骑马踏她;找人诬陷何惟芳,送进牢里往死里打;大火烧芳园,恨不能烧死她……
县主还是活的没有何惟芳通透。
记得当初县主一去刘家,就视何惟芳为敌,甚至要打她板子,何惟芳就提醒过她:若是县主无故打杀于我,只会让刘畅觉得您变得狠厉跋扈,县主如此聪慧,定不会将刘畅越推越远。
果然不出所料,刘畅就是因为这些,不再喜欢县主,决定远离。
何惟芳找县主做局时就如实相告:您无须对我有任何的防备,我的心思从来不在刘畅身上,我已经决定要与他和离。何惟芳多简单干脆,说到做到,从此不再与刘畅有任何交集。
记得《知否》里,申氏和小公爷刚结婚时,小公爷心里也是有明兰的。
申氏并没有一哭二闹三上吊,更没有去伤害明兰,而是真诚待小公爷,多和小公爷交流互动,让小公爷多了解自己,进而喜欢自己。
同时,在明兰有难小公爷想去帮助时,申氏并没有阻拦,而是陪着小公爷一起去,还帮明兰出谋划策。
小公爷看到自己老婆又聪明又贤惠,简直是捡到宝了,诚心诚意地说以后他们要好好过日子,还说要把之前对不起申氏的都给弥补上。
这才是打开心扉的正确方式啊。
你看县主,只要刘畅敢想何惟芳,我就找人弄死她,结果呢,就是刘畅越来越逆反,县主越来越崩溃。
其实,县主和刘畅的感情从来与何惟芳没有任何关系,何惟芳是个非常合格的前妻,从不给刘畅任何机会,一心劝他和县主好好过。
县主从未真正了解刘畅:刘畅想凭实力考取功名,县主总想着求父王安排个,然后让刘畅感恩戴德;刘畅想主宰自己的人生,县主总想着逼刘畅就范。她所谓的为刘畅好,桩桩触犯刘畅的逆鳞,只会让刘畅更恨她。
刘畅和县主的婚姻就在控制与反控制中极限拉扯。
何惟芳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当初深爱你的刘畅,他已经死了。
可惜县主不听,估计也不会放在心上,毕竟她是县主啊,高高在上,命令就可以了,只不过这样永远也得不到真心。
宁王一党倒台时,刘畅恳请皇上宽赦县主,愿与县主粗茶淡饭,静度余生。
这时的刘畅是真愿与县主好好过了,没有了父母的逼迫,没有了宁王的控制,也没有了县主的强势,刘畅可以按自己的意愿过自己想过的日子了。
也许有人会不解,不都是和县主过吗,有区别吗?当然不一样啦,心甘情愿的选择和被逼无奈的受控,是绝然不同的感受。毕竟,可以自己做主的人生,哪怕当个庶民也开心。
看懂这些,以后在现实生活中,不要再打着为别人好的旗号,随意介入他人的人生,甚至强行替别人做决定,边界感真的很重要。一个人,只有他心甘情愿选择的路,才能无怨无悔地走下去,否则,徒增拧巴和仇恨。少压制人性,少挑战人性,顺着人性做事,逆着人性做人,我们的人生会顺遂很多。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