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我也想做个情绪稳定的妈妈

我心里特别有感触——这可能是无数妈妈内心最真实的独白。从那个看见别人打孩子会皱眉的我们,到如今在崩溃边缘突然“理解了”那

我心里特别有感触——这可能是无数妈妈内心最真实的独白。从那个看见别人打孩子会皱眉的我们,到如今在崩溃边缘突然“理解了”那种冲动的我们,这个转变里藏着太多说不出口的疲惫和自责。

有时候我在忙,孩子还吵着我要我去干嘛的时候,我真的很奔溃。我忍不住吼她,我真的很忙,我要做完这些事情才会在他睡觉之后可以休息一下。我真的忍不住去凶她。我们愤怒的背后,往往站着另一个受伤的自己。

情绪稳定从来不是零爆发,而是爆发后的自我觉察。你会发现,最容易动怒的时刻,通常是我们最累的时候——睡眠不足、家务堆积、工作压力大。这时候孩子的一点小调皮都能点燃怒火。试着给自己设置一个“冷静程序”:当感觉怒气上来时,告诉自己“我去喝杯水”,然后走进厨房深呼吸十秒。这简单的动作能给情绪一个缓冲带。

有段时间我特别困惑:为什么读了那么多育儿书,还是会在孩子把饭撒满地时失控?后来明白,我们学的是“如何养孩子”,却忘了学“如何照顾自己”。真正的情绪管理,是从读懂自己的需求开始的。当你发现自己越来越没耐心,也许该问问:我多久没有独处了?我是不是累到极限了?

现在我会在手机里存个“快乐急救包”——孩子可爱的照片、朋友暖心的留言、甚至自己对着镜头说“没关系,你已经做得很好了”的视频。每次快要失控时,就打开看看。这些看似幼稚的方法,却能在关键时刻把我们从情绪悬崖边拉回来。

不必追求100分的妈妈,60分就足够美好。我们会犯错,会后悔,会在深夜里愧疚——这些都证明我们在乎。有一次我对孩子发火后,诚恳地和他道歉:“妈妈刚才太累了,不是你的错。”他揉着哭红的眼睛说:“没关系妈妈,我还是爱你。”那一刻我明白,孩子不需要完美的妈妈,他们需要真实的、会哭会笑但永远不放弃成长的妈妈。

如果把育儿比作长跑,情绪稳定不是全程匀速,而是懂得什么时候需要减速,什么时候可以加速。今天对孩子吼叫了?没关系。明天试着多拥抱一次?太棒了。我们都在练习把内心那个举着戒尺的严师,慢慢变成张开双臂的守护者。

你知道吗?当你说出“我也想情绪稳定”时,改变就已经开始了。每一个意识到需要调整的时刻,都是光照进来的缝隙。育儿路上,我们不是要成为不会生气的圣人,而是成为会生气但更会修复的、有血有肉的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