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8 月 22 日,山东大学易凡教授团队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Cell Stem Cell》在线发表了一项题为《Targeting ECM - Producing Cells with CAR - T Therapy Alleviates Kidney Fibrosis in Chronic Kidney Disease》的最新研究成果,为慢性肾脏病(CKD)及纤维化相关疾病的治疗带来了创新性策略。

慢性肾脏病(CKD)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我国CKD患者数量已达1.3亿,患病率攀升至10.8%,居全球首位。2025年,第78届世界卫生大会(WHA)正式将肾脏疾病列为全球优先关注的重大非传染性疾病(NCD),其防治的紧迫性与重要性愈发凸显。肾脏损伤与修复过程复杂,传统治疗方法难以实现根本性突破,因此,开展全方位、多维度的CKD研究成为推动该领域发展的必然趋势。

近年来,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 - T)疗法以其精准靶向的优势,在肿瘤治疗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功,并在非肿瘤领域展现出广泛潜力。易凡教授团队敏锐把握这一技术机遇,前瞻性地将研究聚焦于“抗肾脏纤维化CAR - T疗法”,明确了CKD状态下肾脏细胞外基质(ECM)的主要细胞来源,并将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β(PDGFRβ)作为靶点,成功构建出靶向PDGFRβ的CAR - T细胞(PDGFRβ CAR - T),为肾纤维化治疗开辟了新路径。

实验结果显示,PDGFRβ CAR - T细胞在治疗肾纤维化方面表现出卓越的治疗效果。它不仅能显著提升高血压肾病小鼠的肾功能,有效减轻肾脏、心脏和血管的纤维化,实现对CKD及其心血管并发症的协同治疗,而且与以往的CAR - T细胞相比,在相同剂量下对肾脏和血管纤维化的抑制效果更显著。此外,该疗法在多种小鼠模型中均表现出稳定的肾脏保护作用,且未在CKD小鼠中引起明显的“靶点在、疾病不在”毒性,为临床转化提供了重要保障。
四、技术升级与临床转化在前期工作基础上,团队进一步拓展抗肾脏纤维化CAR - T制剂的研发,创新性开发出“体内CAR - T体系”。该体内CAR - T疗法在高血压小鼠多器官纤维化模型及单侧输尿管结扎(UUO)肾脏纤维化模型中均表现出良好治疗效果,显著简化了CAR - T细胞的制备流程,降低了治疗成本,同时实现了细胞活性的可控调节。为推进临床转化,团队还成功构建了靶向人PDGFRβ的CAR - T细胞,并在人多能干细胞来源的肾脏类器官CKD模型中验证了其抗纤维化效果,为该疗法从基础研究走向临床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山东大学团队的这项研究不仅明确了CKD肾纤维化中主要的ECM产生细胞类型,鉴定了可用于CAR - T治疗的核心表面抗原,更成功建立了“靶向多种产ECM细胞的CAR - T治疗体系”。该成果突破了现有CKD及其心血管并发症治疗的概念与技术局限,为脏器纤维化疾病的CAR - T治疗提供了新范式,也为全球约1.3亿中国CKD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