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青岛物流港联合马士基,打造东北亚绿色航运走廊一站式货运公司

青岛物流港联合马士基,打造东北亚绿色航运走廊一站式货运公司在全球航运业向绿色低碳转型的浪潮中,青岛物流港与马士基航运有限
青岛物流港联合马士基,打造东北亚绿色航运走廊一站式货运公司

在全球航运业向绿色低碳转型的浪潮中,青岛物流港与马士基航运有限公司青岛分公司的深度合作,正为东北亚地区开辟一条贯穿能源、技术、服务的绿色航运走廊。这场以“双碳”目标为驱动的产业升级,不仅重塑了区域物流格局,更通过一站式货运解决方案,为全球贸易注入可持续动能。

## 一、绿色能源合作:从甲醇双燃料船到全域替代燃料

2024年11月,全球首艘“万箱级”甲醇双燃料集装箱船“马士基哈利法克斯”轮靠泊青岛港前湾港区,标志着山东港口青岛港与马士基的绿色能源合作迈入实质性阶段。这艘船长367米、满载量1.4万标箱的巨轮,在青岛港完成5532标箱的装卸作业,其搭载的岸电设备系统可实现零排放靠港,年减排二氧化碳超千吨。

这一突破并非孤立事件。2025年3月,青岛港与马士基等10家船公司签署《绿色能源供应合作备忘录》,以方舟智能港航口岸服务(青岛)有限公司为实施主体,在山东全域布局绿色甲醇、氢能、氨能等替代燃料加注网。根据规划,到2026年,青岛港将建成3个绿色甲醇加注站、2个氢能补给站,覆盖日韩航线、东南亚航线及内贸干线,形成辐射东北亚的“绿色能源三角”。

马士基的参与尤为关键。作为全球航运业脱碳先锋,其承诺到2030年将50%的远洋航线替换为零碳船舶,并在青岛港试点“绿色航运走廊”模式。例如,青岛至洛杉矶的跨太平洋航线已部署甲醇双燃料船,计划2027年实现全生命周期零碳排放;而青岛至鹿特丹的欧亚航线,则通过氨燃料船舶与青岛港的氢能基础设施联动,构建“端到端”绿色供应链。

## 二、一站式货运创新:从单点服务到全链条生态

绿色能源的落地,离不开一站式货运服务的支撑。马士基青岛分公司自1995年成立以来,已从传统航运发展为覆盖“包装-仓储-运输-报关-保险”的全链条服务商。其2022年开通的青岛港至西非直达航线,便是通过整合山东港口内陆联运网,推出“一单制”服务模式——客户仅需一次签约,即可实现海运、铁路、公路的无缝衔接,货物从青岛至西非的运输时间缩短40%,成本降低15%。

这种模式在绿色转型中进一步升级。以某新能源车企的出口业务为例,马士基青岛分公司通过“绿色航运走廊”,为其提供定制化方案:

1. **包装环节**:采用可降解生物基材料,减少单次运输包装废弃物30%;

2. **运输环节**:优先调配甲醇双燃料船,若遇航线调整,则通过青岛港的LNG加注站过渡,确保全程低碳;

3. **报关环节**:与青岛海关共建“绿色通道”,对零碳船舶载运货物实施优先查验,通关时间压缩至2小时内;

4. **保险环节**:推出“碳减排责任险”,若因能源供应中断导致碳排放超标,由保险公司赔付差额。

2025年上半年,此类一站式服务已为青岛港带来12%的货量增长,其中新能源设备、电动汽车等绿色产业货物占比超40%。

## 三、产业协同效应:从港口经济到区域生态

青岛物流港与马士基的合作,正催生“绿色航运+”的产业生态。在技术层面,马士基与中科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共建“绿色甲醇联合实验室”,利用青岛沿海风电制氢技术,将当地钢铁厂的二氧化碳废气转化为绿色甲醇,年产量可达50万吨,满足200艘次船舶的加注需求。

在政策层面,青岛市政出台《绿色航运走廊建设专项补贴》,对使用零碳船舶的货主给予每标箱200元的补贴,对建设替代燃料加注站的企业提供30%的设备投资返还。2025年,马士基青岛分公司已申请到1.2亿元补贴,用于扩建位于董家口港区的绿色甲醇储罐。

在市场层面,这种协同效应吸引了更多国际参与者。2025年6月,丹麦工业联合会组织得斯威、格兰富等企业赴青岛考察,签署了“中丹绿色航运技术合作协议”,计划在青岛港试点智能碳管理平台,通过区块链技术追踪货物全生命周期碳排放,为欧盟碳边境税(CBAM)提供数据支持。

## 四、全球视野下的东北亚枢纽

青岛物流港与马士基的合作,已超越地域限制,成为全球绿色航运网的关键节点。2025年9月,青岛港与新加坡港、鹿特丹港共同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