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25年世界女排锦标赛的脚步日益临近,中国女排的备战工作已然进入最为关键的冲刺阶段。8月16日,女排姑娘们从福建漳

随着2025年世界女排锦标赛的脚步日益临近,中国女排的备战工作已然进入最为关键的冲刺阶段。8月16日,女排姑娘们从福建漳州启程奔赴泰国,开启世锦赛前最后的实战磨合之旅,两场与泰国女排的友谊赛,无疑是对队伍近期训练成果的一次重要检验,也让球迷们对即将到来的世锦赛满怀憧憬与期待。

此前在世界女排联赛中,年轻队员们展现出的蓬勃朝气与顽强斗志,让外界看到了中国女排新生力量的崛起,大家纷纷寄望于她们能在世锦赛上延续良好状态,为中国女排再创佳绩。然而,在满怀期待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中国女排的世锦赛征程并非一帆风顺,诸多挑战正悄然等待着她们,尤其是核心球员李盈莹的归队问题,已然成为教练团队需要重点攻克的难关。李盈莹,这位中国女排阵中的核心主攻手,她的状态与发挥直接影响着球队的进攻火力与整体竞争力。然而,伤病却成为她复出之路上的“绊脚石”。尽管她本人求战欲望强烈,积极投身于训练,渴望早日重返赛场为球队贡献力量,但现实却并不乐观。目前,李盈莹虽已恢复部分扣球和对抗训练,但训练量仍被严格控制在安全范围内,强度与质量尚未达到最佳水准。这主要是因为此前伤病的困扰,使得她无法像正常状态下那样进行高强度、系统性的训练,身体的适应和状态的调整都需要更多的时间与耐心。


更为棘手的是,大半年缺乏系统训练和比赛,让李盈莹在比赛节奏的把握上出现了明显缺失。在世界女排联赛这样的高水平赛事中,每一分、每一局都至关重要,比赛节奏的把控往往能决定胜负走向。而李盈莹长时间远离赛场,使得她对比赛的感觉和节奏变得陌生,在短期内适应高强度对抗、找回高水平竞技状态无疑是一项巨大挑战。就连教练赵勇在谈及李盈莹的复出问题时,也难掩担忧之情,直言对于她能否及时恢复最佳状态、顺利融入现有战术体系,目前仍信心不足。
除了李盈莹的复出难题,中国女排在备战过程中还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短板。在接发球环节,球队的发球攻击性明显不足,一传到位率与质量有待大幅提升。在世界女排联赛中,中国队发球得分处于劣势,一传到位率不足35%,这一数据直接反映出球队在发球和一传方面的薄弱环节。发球缺乏攻击性,就无法给对手的一传造成有效压力,进而影响对方的进攻组织;而一传不到位,又会导致球队的进攻节奏被打乱,难以形成有效的进攻威胁。


反击配合方面,二传(尤其是年轻二传)与副攻之间的默契度不够,成为制约球队进攻效率的一大因素。在比赛中,二传与副攻的传配效果往往决定了副攻进攻的成功率。然而,目前年轻二传与副攻之间的配合还不够娴熟,传球时机和线路的把握不够精准,导致副攻进攻屡屡出现被脆拦的情况,无法充分发挥出副攻在进攻中的作用。
拦防配合上,拦网与防守之间的协同不够优化,也是球队存在的一大问题。年轻副攻在拦网方面经验不足,技术不够成熟,王媛媛的拦网水平与世界顶尖选手存在一定差距,陈厚羽甚至曾连续两场比赛零拦网。而拦网和防守的脱节,使得对手的进攻屡屡得手,给球队的防守带来了巨大压力。

面对这些挑战,教练团队肩负着重大责任。他们需要根据李盈莹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康复训练计划,在确保她健康的前提下,逐步增加训练量和强度,帮助她尽快找回比赛节奏和竞技状态。同时,要加强球队整体战术的演练,针对接发球、反击配合和拦防配合等短板,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和改进。通过模拟比赛场景,提高球员们的应变能力和战术执行力,让球队在面对不同对手时都能做到游刃有余。
世锦赛的战鼓已经擂响,中国女排正站在新的起点上,迎接新的挑战。虽然前路充满艰辛,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教练团队的精心指导下,在全体队员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女排一定能够克服困难,战胜挑战,在世锦赛的舞台上绽放出耀眼的光芒,为我们带来新的惊喜与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