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阿美最近升职了。
同事们都说,这次晋升一点也不意外。不是因为她能力有多突出,而是因为她那张"会说话"的嘴。
有人不服气:"不就是会拍马屁吗?有什么了不起。"
可我却看到了不一样的东西。阿美从不阿谀奉承,她只是懂得,在合适的时候,说出让人舒服的话。
所以你一定会发现,那些好命的人,多多少少都有一个共同点:嘴甜!
《菜根谭》里说:"处世让一步为高,待人宽一分是福。"
嘴甜的人,懂得为他人留余地,也为自己积福报。
见过太多人,明明心地善良,却因为不会说话而四处碰壁。一句"我这人就是心直口快",伤了多少人的心;一句"我说话就是这样,你别介意",毁了多少段关系。
嘴笨不是诚实,不会说话也不是耿直。真正的修养,是把善意包裹在温柔的话语里,让人听了如沐春风。
我认识一位老师,她从不吝啬赞美。学生作业做得好,她会说:"这次进步很大,能看出你用心了。"学生犯了错,她会说:"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下次注意就好。"几十年下来,她教过的学生,没有一个不感激她的。
这就是语言的力量。同样的意思,换一种表达,结果可能天差地别。
嘴甜的人,不是虚伪,而是懂得照顾别人的感受。他们明白,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曾国藩说:"行事不可任心,说话不可任口。"
会说话,是一个人最顶级的软实力。
职场上,同样的方案,有人说出来让领导皱眉,有人说出来让领导点头。差别在哪里?在于表达的方式。前者只会陈述问题,后者懂得提供解决思路;前者习惯否定,后者善于肯定后再建议。
家庭里,同样是关心,有人说"你怎么又乱花钱",有人说"这个月开销有点大,我们一起看看怎么调整吧"。前者引发争吵,后者带来沟通。
朋友间,同样是提醒,有人说"你这样做不对",有人说"我有个想法,你要不要听听"。前者让人反感,后者让人感激。
嘴甜的人,从不咄咄逼人,却总能润物无声地达成目的。
他们深谙一个道理:话说三分软,人情留一线。这不是圆滑世故,而是成熟智慧。因为他们知道,很多时候,你怎么说比你说什么更重要。
很多人误解了嘴甜的含义,以为那是讨好型人格,是没有底线的妥协。
恰恰相反,真正嘴甜的人,内心往往更强大。
因为弱者才需要用尖锐的语言来武装自己,强者从不害怕用温柔的方式表达观点。
老子说:"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最有力量的东西,往往是最柔软的。
嘴甜的人,有足够的底气不去攻击别人。他们不需要通过贬低他人来证明自己,不需要通过争吵来显示能力。他们的自信,让他们可以从容地欣赏别人,真诚地赞美别人。
更重要的是,嘴甜是一种选择,一种主动的选择。
当你选择说好听的话,你就是在选择一种生活态度。你相信这个世界值得被温柔以待,你愿意用善意去对待身边的人,你懂得感恩生活中的美好。
这样的人,怎么会命不好呢?
有人说:"我就是不会说话,改不了了。"
其实,说话是一门可以学习的艺术。
第一,学会赞美。不是虚假的吹捧,而是真诚地发现别人的闪光点。看见同事加班,说一句"辛苦了";看见朋友换了发型,说一句"真好看";看见家人做了饭,说一句"谢谢你"。这些简单的话,却能让人心头一暖。
第二,学会共情。说话之前,先想想对方的感受。如果是你,听到这句话会不会不舒服?如果会,就换一种方式表达。
第三,学会肯定。批评要私下说,表扬要公开讲。先肯定对方的努力,再提出改进的建议。没有人喜欢被否定,但每个人都渴望被看见。
第四,学会倾听。有时候,不说话也是一种会说话。认真听别人讲话,适时回应,不打断,不评判。这本身就是最大的尊重。
《周易》说:"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会说话的人,不是话多,而是说得恰到好处。一句话,说到心里去,胜过千言万语。
佛家讲"口业",说话是一种业力,会给自己带来相应的果报。
你种下善意的语言,收获的就是温暖的关系;你种下恶毒的话语,收获的就是冰冷的人心。
嘴甜的人,走到哪里都受欢迎。不是因为他们虚伪,而是因为他们懂得尊重,懂得体谅,懂得感恩。他们用语言为自己铺路,用善意为自己积福。
时间久了,你会发现,那些嘴甜的人,人缘好,机会多,运气也好。不是老天偏爱他们,而是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吸引了美好的事物。
反观那些说话刻薄的人,也许一时逞了口舌之快,却在不知不觉中,把自己的路越走越窄。
人生很长,也很短。长到你有时间去改变,短到容不得你一直错下去。
记住,你说出的每一句话,都在为你的人生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