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追女仔95之绮梦》:上世纪90年代香港竟然拍出了低配版的《盗梦空间》?

香港电影黄金时代的作品常看常新,那些被商业类型片外衣包裹的创意内核,往往能在多年后带给观众跨越时空的共鸣。1995年上映

香港电影黄金时代的作品常看常新,那些被商业类型片外衣包裹的创意内核,往往能在多年后带给观众跨越时空的共鸣。1995年上映的《追女仔95之绮梦》表面是典型的港式爱情喜剧,却暗藏着与15年后《盗梦空间》相似的哲学命题——当现实令人沮丧时,人类是否会主动选择沉溺梦境?这种跨越时代的创作默契,正是老港片最具魅力的特质。

《追女仔95之绮梦》由李力持执导,刘青云、张敏、郑丹瑞等主演,于1995年上映。片名中的“绮梦”乍一看是在蹭之前大卖片《赌圣》的热点,因为那部电影中张敏饰演的角色叫“绮梦”,但其实本片中的“绮梦”意为“美丽的梦”,因为剧情涉及梦境。

影片讲述了拥有引擎设计天赋的孔志龙(刘青云饰)的爱情故事。为人正直的孔志龙视汽车为最爱,与友人梁开(郑丹瑞饰)合资开设汽车修理工场。一天,他邂逅了天生丽质的阿敏(张敏饰),以为天赐良缘,欲把握时机向惠示爱,不料阿敏却突然消失,像人间蒸发般遍寻不获。阿龙从此变得落落寡欢。

转眼九年过去,阿龙因钻研汽车零件成功,事业获得迅速发展。大马商人郭炳德(王敏德饰)欲与之合作,并介绍其妻与之认识,龙发现德之妻竟是阿敏,顿感万分失意。为弥补心灵上的创伤,阿龙借助特异功能大师的法力沉醉于梦境中,与阿敏重逢。影片中通过"永远不会醒的梦"等台词,道出了主角宁愿沉溺梦境不愿醒来的心理状态。

1、梦境设定的相似之处

《追女仔95之绮梦》与《盗梦空间》在"梦"这一核心剧情要素上有着惊人的相似性。两部电影都探讨了人类对虚幻与现实的模糊界限,以及人们有时会凭个人好恶而刻意模糊虚幻与现实,向往过上"庄周梦蝶"一般的另一段人生。

在《盗梦空间》中,造梦师多姆·科布(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饰)与亡妻梅尔(玛丽昂·歌迪亚饰)的关系就展现了这种沉溺梦境不愿醒来的状态。梅尔在梦境中自杀后,科布仍不断在梦中与她相会,甚至分不清现实与梦境的界限。这与《追女仔95之绮梦》中孔志龙借助特异功能大师的法力沉醉于梦境中与白惠重逢的情节如出一辙。

两部电影都通过台词明确表达了这种"宁愿沉溺梦境"的设定。《盗梦空间》中梅尔对科布说:"你永远记不起一个梦的开端,就像记不起我们如何来到这个世界上。"

而《追女仔95之绮梦》中则有"我终于能和你做永远都不会醒的梦。没有人会骚扰我们,梦中只有我和你,永远都不分开""可是我们永远都不会再醒来"等台词。这种对梦境与现实的哲学思考,使得两部电影超越了简单的娱乐作品,具有了更深层次的内涵。

2、制作与设定的差异

尽管在核心主题上相似,但《追女仔95之绮梦》与《盗梦空间》在具体设定和制作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

首先,在设定上,《追女仔95之绮梦》使用了"特异功能大师"这样简单直接的设定,而《盗梦空间》则构建了完整的"造梦师"科幻体系。

诺兰的电影详细描绘了多层梦境、时间膨胀效应、潜意识防御机制等复杂概念,甚至设定了六层世界:现实世界、一层梦境、二层梦境、三层梦境、四层梦境以及迷失域。相比之下,《追女仔95之绮梦》的梦境设定显得简单粗暴,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

其次,在制作技术上,1995年出品的港产小成本制作《追女仔95之绮梦》无法与2010年出品的好莱坞大制作《盗梦空间》同日而语。《盗梦空间》采用了旋转走廊真实搭建、城市崩塌特效等先进技术,而《追女仔95之绮梦》则受限于当时的技术条件,特效相对简陋。不过,作为一部喜剧片,《追女仔95之绮梦》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仍透出一股令人莞尔一笑的小机灵。

3、对《信条》的意外预演

有趣的是,《追女仔95之绮梦》中还出现了诺兰另一部烧脑电影《信条》中类似"时间倒流"的小桥段。虽然是用低廉的倒放摄影方式制作,但这种创意在1995年显得相当前卫,不失为对若干年后《信条》的局部预演。

在《信条》中,时间逆转是一个核心科幻概念,而《追女仔95之绮梦》中某些场景通过简单的倒放摄影实现了类似效果,展现了香港电影人以低成本实现了超现实的浪漫表达,体现港片"螺蛳壳里做道场"的智慧。

结语

虽然上世纪90年代港片成本低廉、制作粗犷且三观不一定端正,但仍闪耀着那个时代香港电影创作者充满创造力、想象力的野蛮生机。当我们将《追女仔95之绮梦》置于香港电影史坐标系中观察,会发现其价值不仅在于提前触碰了诺兰的创作母题,更展现了港片黄金时代的创作生态——在商业类型片的框架内,导演李力持仍能植入对虚实辩证的思考。

这种在有限条件下迸发的创造力,在不经意间展现出的创意火花,正是老港片最迷人的魅力所在。上世纪90年代的香港影人用他们的"土法炼钢",无意间完成了一次对好莱坞科幻美学的东方预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