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日美国匡蒂科海军陆战队基地,总统特朗普对着800多名高级将领宣称,在与海军部长费兰进行仔细探讨后,他决定重启战列舰计划,让爱荷华级之类的钢铁猛兽重新占据美海军的主流地位。
当特朗普满腔热血的演讲结束后,台下身经百战的将军们却集体陷入了死寂。他们不可置信,眼前这位总统竟打算让已经退役几十年的破旧军舰重返战场,这绝对是21世纪军事史上最诙谐荒诞的笑话之一。
事实上,这已不是特朗普首次提议战列舰复辟。这位立志让美国“再次伟大”的总统,为何却甘愿开上了军事的历史倒车?
美海军“新战略”演讲上,特朗普慷慨激昂的表态:坐拥六英寸厚度舷侧钢材的战列舰,是如今铝制军舰所无法比拟的。它能经受住任何导弹的袭击,我们完全可以用额外的关税收入来支撑战列舰制造。即便从美感上而言,它也要比如今所谓的隐形军舰要好看得多!
在上个世纪,装甲厚重,火力强大的战列舰一直都是海上力量的绝对主力。由于当时海战主要以炮火交锋为主,而战列舰上单门406毫米的火炮能瞬间发射900公斤的炮弹,足以令所有敌人闻风丧胆。
特朗普当下提及的战列舰概念,极大概率是指昔日叱咤风云的衣阿华级战列舰。它诞生于二战期间,配备了9门16英寸主炮,射程23英里。后在冷战时期又历经多次现代化改造,最后一次八十年代升级后,单舰可搭载32枚战斧导弹和16枚鱼叉反舰导弹。在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服役前,衣阿华级战列舰一直承担着美海军核心打击力量。
那么战列舰又是为何退出历史舞台呢?综合方面,战列舰本身是一个优质的火力集中平台,它船体优良,兼具稳定性、防护性和适航性。但航母问世后,以航母为核心的快速机动舰队迅速涌现,航母体系能提供更集中和强大的火力投射效率,让战列舰的主火力地位迅速下滑。
后来第一代舰载防空导弹出现,比如美国的小猎犬、苏联的M1波浪等等。雷达与电子射控在世界海军部队中逐渐普及,进一步提升了火力投射效率。海军们不再需要数量取胜的高射炮,而是偏爱防空导弹系统。六十年代,弹道导弹核潜艇服以后,战列舰的战略威慑作用急转直下。
战列舰真正跌落神坛是美海军在冷战结束前夕,曾最后使用了一次战列舰。结果战列舰在打击伊拉克地空力量中的效率表现,简直令整个美军部队所蒙羞。
战斗结束后,美军经过全盘分析,认为战列舰已经不适用当下军事环境。之后战列舰的各项优势功能被分解转移,1992年美海军最后一艘战列舰密苏里号正式退役,战列舰从此退出了世界军事舞台。
时过境迁,如今美海军仅存的八艘战列舰被全部封存在博物馆内。尽管特朗普对战列舰依然心存无限幻想,曾数次公开赞誉道:“我期望看到那些战列舰,引领着驱逐舰一同出航,这是一股无可匹敌的力量。有人批评说这是旧技术,那是他们没有亲眼看到战列舰的钢铁火炮。”
但若是冷静分析,会发现这些旧军舰的动力系统翻新与人员体系重建可谓难如登天。
衣阿华级最后一次服役时,全舰船员总数超过1500人,是阿利伯克级驱逐舰的整整五倍。即便引入现代自动化技术,进行编制削减,但战列舰庞大的人力需求,依然是目前稀缺的美国海军所无法满足的。撇开人员编制不谈,战列舰所需的完整产业链,对于美国衰败的造船业来说同样是严峻挑战。
正因如此,特朗普关于战列舰的倡议迅速引发了美媒的集体嘲讽。《新共和》周刊毫不留情的抨击道:特朗普实际上对军舰一无所知,这是不幸的事实。
金属供应商Wieland Diversified批评道:美军在建造军舰的过程中,会适当使用铝材来减轻重量,提升燃油效率。铝同时还兼具耐腐抗海浪的特性,这些特朗普恐怕有所不知。
《商业内幕》指责称:航母、潜艇和各式导弹的涌现,推进了战列舰的淘汰速度,而我们现代海军的战略也不再需要过去的大型火炮。未来作战场景中,导弹和无人机对抗才是军队生存的关键。
特朗普贵为一国总统,难道这些浅显的道理都百思莫解?这显然是不合常理的,对于特朗普而言,他也是无奈之举。
美海军的拉跨两个月前,美军内部披露了一份文件,通知由于严重建造延误,福特级的二号舰肯尼迪号将延迟20个月,可能推迟到2027年3月才能交付。而这艘航母的原定交付时间是今年7月。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肯尼迪号第一次遭遇延期。早在2023年,肯尼迪号交付时间就从2024年推迟到了2025年。同时福特级的三号舰企业号的交付时间也随之临延期到了2030年。
退役将军穆雷对此表示:肯尼迪号的交付延迟并不意外,因为这事目前美国造船业所面临的普遍困境。
据悉,肯尼迪号之所以服役延迟,原因在于阻拦装置和弹药升降机无法正常运转。弹药升降机能将战机所需弹药快速从甲板下方运到上层,从而大幅提升舰载机的出动频率。
先进阻拦装置理论上也能降低设备的重量,进一步减少维护成本。但这两项关键装置,在实际测试中均出现了可靠性严重不足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影响了美国航母的迭代计划。
美军现役的尼米兹号已经服役了50年之久,不出意外这艘老航母将于明年五月正式退役。伴随着肯尼迪号的交付推迟,美国接下来的现役航母数量将从11艘减少到10艘,其在亚太地区的部署能力也将面临空前压力。
不仅是航母,美国海军如今的潜艇、军舰制造都出现了诸多麻烦。星座号护卫舰自2022年动工以来,屡次传出延迟交付和成本抬升到消息,如今改护卫舰预计将至少延迟3年交付,制造成本也要随之追加6亿美元。
不久前,海军官员正式通知国会,哥伦比亚级核潜艇将面临至少18个月的延迟交付。哥伦比亚战略核潜艇可是目前美国海军的头牌项目,意在取代俄亥俄级核潜艇。如今来看,哥伦比亚核潜艇的首艘交付时间大概在2029年,第二艘为2032年,第三艘则是2034年。当然,这建立在潜艇建造一切顺利的前提下。
特朗普第一个执政时期,曾信心百倍的提出过“海军355计划”,意思是新增超350艘海军舰艇。但就目前来说,这项计划最终走向了彻头彻尾的失败。与之形成强烈反差的,是中国海军造船能力的突飞猛进。
据美国海军情报局调查,中国目前的造船能力是美国的232倍以上。过去的2024年,美国上下仅建造了5艘大型远洋商船,总吨位不过7.6万吨。反观中国船舶公司仅一家就交付了250多艘船舶,总吨位在1400万吨以上,这超出了美国造船业二战以后的产量总和。
目前中国海军已经拥有370多艘舰艇,其中包括140多艘主力战舰,04、05号核动力航母传闻正在同时开建。在攻守双方此消彼长的态势下,特朗普感受到了强烈的战略危机,于是便提出了重启战列舰的口号。有人疑惑,重启战列舰对制衡中国有什么作用?这里面存在两个背后意图。
第一是呼吁军工复合体持续砸钱,特朗普对海军进度滞后、预算超支的问题早有不满。本次呼吁正是以退为进,向军工复合体持续施压,释放砸钱信号。
第二是提振士气,特朗普甚至中美造船业能力间存在巨大鸿沟,既然难以追赶,倒不如换换赛道,投资中国从未涉猎过的战列舰领域。即便只是简单提案,也能为国内舆论注入信心。
但这一切,在中国造船能力日渐精进的背景下,最终只能沦为笑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