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第四十一回,贾母带着刘姥姥和众人到妙玉的栊翠庵里品茶。
妙玉在用茶待客上,分出三六九等。
对待贾母是这样的:
只见妙玉亲自捧了一个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茶盘,里面放一个成窑五彩小盖钟,捧与贾母。贾母道:“我不吃六安茶。”妙玉笑说:“知道。这是老君眉。”贾母接了,又问是什么水。妙玉笑回:“是旧年蠲的雨水。”
贾母和众人品茶之际,妙玉私下请林黛玉和薛宝钗到自己耳房,宝钗坐在榻上,黛玉便坐在妙玉的蒲团上。妙玉自向风炉上扇滚了水,另泡一壶茶。
品茶时,林黛玉因问:“这也是旧年的雨水?”妙玉冷笑道:“你这么个人,竟是大俗人,连水也尝不出来。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着,收的梅花上的雪,共得了那一鬼脸青的花瓮一瓮,总舍不得吃,埋在地下,今年夏天才开了。我只吃过一回,这是第二回了。你怎么尝不出来?隔年蠲的雨水那有这样轻浮,如何吃得。”
同样是烹茶之水,给贾母用的是旧年蠲的雨水,而给宝钗和黛玉的却是珍藏五年的梅花雪水,这其中究竟有何深意?
在古代茶文化的天地中,烹茶用水的选择绝非随意之举,而是一门蕴含着深厚学问与讲究的艺术。
“茶圣”陆羽在其著作《茶经》提出“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 的观点 ,为后世茶人在择水方面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标准。
在陆羽看来,水分为三个等级:
山泉水最好,汲取了山川自然的灵气,水质清澈甘冽,富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用它来烹茶,能够最大程度地激发茶叶的香气与滋味,使茶汤呈现出醇厚鲜爽的口感。
江水次之,虽不如山泉水那般清醇,但只要选取远离人烟、污染较少的江水,经过适当的处理,也能用来泡茶,别有一番风味。
井水则被列为下等,因其多为浅层地下水,容易受到污染,且硬度与含盐量较大,用来泡茶,茶汤的品质往往会受到影响。
除了山水、江水和井水,雨水、雪水等“无根之水”在古人心中也占据着特殊的地位。
古人认为,雨水和雪水是大自然的恩赐,它们在天空中凝结、降落,未受尘世的污染,纯净而清灵,被视为煮茶的上品之水。
明代高濂在《遵生八笺》中就曾提到:“天泉,秋水为上,梅水次之;秋水白而冽,梅水白而甘;春冬二水,春胜于冬。”
他将秋水和梅水列为天泉中的上品,认为它们具有独特的清冽与甘甜,能够为茶汤增添别样的风味。
妙玉、林黛玉和薛宝钗所处的时代,用雨水和雪水煮茶更是成为了一种风雅的饮茶方式,备受富贵人家的推崇。
妙玉用旧年雨水给贾母煮茶,体现出她对传统茶文化的深刻理解与遵循。
雨水,在古代茶文化中被视为“天泉”,其水质轻柔、纯净,能够较好地展现茶叶的本味。妙玉选择用旧年雨水煮茶,既符合当时的饮茶风尚,也显示出她对贾母这位贾府长辈的尊重。
雪水,在古人的认知里,比雨水更为稀有和珍贵,更具风雅之韵。
雪,凝天地之灵气,通体透白,无瑕至纯,被视为圣洁之物。
用雪水煮茶,不仅能够使茶汤更加清冽甘甜,还能增添一份超凡脱俗的意境。妙玉用珍藏五年的梅花雪水招待宝钗和黛玉,这其中蕴含着她对这两位才情出众、气质高雅的女子的特殊赏识。
梅花雪水,更是集梅花的高洁与雪水的纯净于一体,与宝钗的端庄稳重、黛玉的灵秀聪慧相得益彰,暗示着这雪水所承载的不只是一种物质,更是一种精神上的契合与共鸣 。
妙玉对贾母,更多的是出于对其身份地位的敬重,而非真正的亲近。
贾母作为贾府的最高长辈,其尊贵的身份和在贾府中的绝对权威,使得妙玉在接待她时,不得不遵循一定的礼仪规范,以显示自己的恭顺。但是在恭敬的背后,却隐藏着妙玉与贾母之间的疏离感。贾母喜欢繁华喧嚣、荣华富贵,她更在意家族的兴衰、子孙的福祉以及世俗的礼仪规矩上;而妙玉则追求超脱,看不起功名利禄和繁文缛节。
这种精神追求上的差异,使得妙玉与贾母之间难以产生真正的共鸣,她们之间的关系也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客套和礼仪上 。
妙玉对林黛玉和薛宝钗充满了赏识与亲近之感,因为两人出身名门,言行举止中都有大家闺秀风范和文化底蕴。三人都是才情出众、气质高雅的女子,在精神层面上有着共同的追求和默契。
自古以来,人以群分。精神上的共鸣,使妙玉愿意与两人分享自己最珍贵的东西,所以用珍藏五年的梅花雪水和稀世珍宝般的茶具一起品茶。
在这场精妙的茶事中,妙玉以水为语,彰显了心事:她以旧年雨水敬贾母,是遵循礼数,对世俗权威的得体回应;而以珍藏五年的梅花雪水私飨钗、黛,则是一种趋同的灵魂认证。
这其中的深意,远非水之贵贱,实乃心之远近。妙玉用自己的方式,画出了一张清晰的人际图谱:一张面向外面的世界,遵循着传统的礼序与规矩;另一张则朝向内心的幽园,只对极少数的知音敞开,那里藏着她的高贵与及绝不轻易示人的珍重。
这场茶局,因此超越了简单的待客之道,成为了一个极为精妙的隐喻:
人生一世,相逢者众,但真正能同尝那一盞“梅花雪”的,从来都是凤毛麟角。两种茶水品出一个道理:世间万般讲究,终不敌心意相通;人间无数热闹,到底意难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