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线进攻”喊得震天响,结果一天被打回31次,脸不疼吗?
格拉西莫夫17号在顿涅茨克前线放狠话,说俄军所有方向都在推,画面感拉满,像极了我玩红警把坦克全框起来A过去的傻劲。24小时后,泽连斯基甩出乌军前线统计:43次冲击只啃下12个小村口,剩下31次被反推,坦克丢23辆,装甲车再送17辆。数字一摆,嗓门瞬间哑火。
红军城那边更尴尬,俄军憋足劲想冲进工业区,三天挪了不到5公里,车头先被地雷扒一层皮,侧面再被无人机补刀,残骸堵成钢铁墙,后面跟进的步兵只能跳车钻沟,跟偷菜似的。
乌军打法也滑头,把主力后撤,留小股部队在前头勾人,等俄军队形拉长,预备队突然从侧面杀出,72小时敲掉40辆装甲,油管视频里满地都是着火的T-72,像一排烤糊的面包。
俄总参想靠“多线开花”让乌军分身乏术,结果自己先拆东墙。苏梅方向抽走预备队,乌军第47机步旅抓住空档,海马斯一次齐射掀掉3个装甲连,现场照片显示车体被炸成零件,编号都凑不齐。
电子战本是俄军看家本事,克拉苏哈-4在库皮扬斯克确实黑掉乌军通信,可顶多撑几小时,乌军换条频段继续呼叫炮火,像换WiFi密码那么简单。一天摧毁10座基站听着唬人,却拦不住乌军无人机天天在头顶拉清单。
后勤线更糟心,萨拉托夫炼油厂被无人机点着,油罐烧到夜空发红,前方坦克加油排队,司机骂娘。乌军专挑这种后方软肚皮下手,油、弹、粮,缺一样就趴窝,再强的坦克也变成铁疙瘩。
兵员质量一年不如一年,新拉来的动员兵训练三个月就上火线,有人连坦克启停都没摸熟,上了战场只会原地打转。泽连斯基一句“人多不代表能打”直戳痛点,俄军内部报告也承认,部分连队步兵平均年龄38岁,跑几百米就喘。
乌军情报像开挂,星链加本土无人机,把俄军集结地照得连帐篷颜色都看清。9月15日发现第144摩步师往苏梅摸,乌军提前埋好反坦克地雷,伏兵一起身,200多号人当场留下,剩下能跑的拖着伤员退回出发线。
西方武器虽迟到,却真顶用。爱国者把伊斯坎德尔拦在半空,豹2躲在掩体后打黑枪,一炮一个爆头,俄军车长们现在听到发动机啸叫就头皮发麻。装备损耗比被伦敦智库算到7比1,乌军拿7辆旧坦克换俄军1辆,看着亏,可把对方老兵耗光,后面就划算。
国内也有人给泽连斯基泼冷水,议员公开质疑军方报喜不报忧,怕总统看到的都是剪辑版。泽连斯基倒也干脆,直接放前线原始视频,烂仗好仗一起摆,让民众自己数残骸。
战场越打越像熬汤,火力只是底料,民心才是盐。红军城居民白天躲地下室,晚上出来给乌军指路,民兵小队拿手机拍俄军动向,发到群里比卫星还快。俄军一靠近街区,路边玩具里都能蹦出炸药,谁还敢随便进门?
西方援助被拜登政府切成分期付款,600亿到账不足三分之一,乌军仓库里反坦克导弹堆成山,防空导弹却少得可怜,逼得前线用高射机枪打无人机,场面寒碜。欧洲送坦克也抠门,一个营的豹2数得过来,坏了零件还得回波兰修,来回一个月,仗早打到下一村。
俄乌两边都在熬,看谁先把血槽放空。俄军靠人多硬顶,乌军靠技术续命,两边指挥官算盘打得噼啪响,可前线士兵只想天亮还能喘口气。战争没有一键胜利,只有日复一日的拉锯,今天夺下的村口,明天可能又被地雷埋回去。
你说这仗啥时候打完?反正坦克不会投票,导弹也不看日历,人还得继续挖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