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申香港的大学,到底要考DSE还是拼高考?”“IB考多少分才能稳进港大?”每年都有高中生在“申港赛道”上犯迷糊——有的跟风学DSE却发现不适应,有的死磕高考错失国际课程红利。
其实香港本科申请就像“开盲盒”,不同赛道有不同玩法:DSE是“本地直通车”,高考是“传统硬通货”,国际课程是“灵活加分项”。
一、先搞懂:香港本科申请的“通用规则”(三条路都适用)
不管选哪条赛道,先把这些“底层逻辑”记牢,避免做无用功:
1.申请时间:别等“最后一刻”,提前半年“占坑”
香港九所公立大学(港大、港科大、港中文等)的申请周期基本一致:每年9-11月开放系统,次年4-6月发offer。比如2026年入学,2025年9-10月就要开始申请,别等高考结束/IB出分再动手,不然热门专业早满了。
2.核心材料:这3样东西“缺一不可”
成绩单:对应赛道的成绩(高考分、DSE成绩、IB/AP/A-Level分数);
语言成绩:雅思/托福(部分专业接受高考英语/IB英语替代,下文会细说);
文书+推荐信:文书别写“我热爱学习”,要写“为研究香港金融市场,我跟踪恒生指数半年”;推荐信找班主任或学科老师写,突出你的“独特优势”(比如“该生组织过校园义卖,领导力强”)。
3.录取逻辑:“分数是门槛,综合能力定输赢”
别以为分数够了就稳了!港校会看“学术+实践”的组合:比如高考超一本线100分,但没参加过任何活动,可能拼不过超线80分但有科研经历的学生;IB 38分加个建模比赛奖,比裸分39分更有竞争力。
二、赛道一:DSE(香港中学文凭考试)——“本地生专属福利,内地生也能冲”
DSE相当于香港的“高考”,对内地生来说是“曲线救国”的好选择,但前提是你能适应它的“玩法”:
1.适合人群:这两类学生选DSE更划算
高一/高二学生:有足够时间适应中英双语考试(DSE英语难度接近雅思6.0,中文考文言文和现代文);
偏科但某科突出的学生:DSE考6科(4核心+2选修),允许“扬长避短”——比如数学差,但生物能考A,可选生物相关专业。
2.分数要求:不同大学“门槛”差很多
港大/港科大/港中文:核心科(中文、英语、数学、通识)至少3个5**(相当于A),选修科2个5**,热门专业(如医科、法律)需4个5**+1个5;
港城大/港理工:核心科3个4(相当于B),选修科2个4,热门专业(如计算机、商科)需核心科3个5;
浸会/岭南/教育大学:核心科3个3(相当于C),选修科2个3,适合分数中等的学生。
3.备考&申请时间线:高一启动,高三收割
高一:确定DSE方向,开始补英语(推荐背雅思词汇)、学香港教材(内地生需适应通识科的“批判性思维”题型);
高二:参加DSE模拟考,确定选修科目(比如想申商科选“经济+会计”,想申工科选“物理+化学”);
高三9-11月:提交港校申请,上传DSE模拟考成绩;
次年4月:考DSE正式考试,5月出分后补传成绩;
次年6月:收到offer,确认入学。
4.避坑提醒:别踩这3个“雷”
别以为“内地生考DSE更容易”:DSE英语难度比高考英语高,且通识科需要了解香港社会议题,没准备好很容易翻车;
别只申香港的大学:DSE成绩还能申英国、澳大利亚的大学,建议多投几所,避免“一棵树上吊死”;
选校别“眼高手低”:港大医科录取率仅2%,分数不够别硬冲,港理工、港城大的工科同样好就业。
三、赛道二:高考——“最传统的路径,分数够硬就行”
对不想换赛道的内地高中生来说,高考是“最稳妥”的选择,但要注意:香港高校的高考录取和内地志愿填报不一样!
1.适合人群:高三党+“不想折腾”的学生
已经适应高考节奏,不想花时间学DSE/国际课程;
分数能超一本线50分以上(想申港前三需超100分左右)。
2.分数要求:“港前三”和“其他院校”差一截
港大/港科大/港中文:高考分数需超本省一本线100分左右(比如江苏需超一本线80分,河南需超120分),英语单科130+(满分150);
港城大/港理工:超一本线50-80分,英语120+;
浸会/岭南/教育大学:超一本线30-50分,英语110+;
特殊专业:医科、法律需超一本线120+,英语135+,部分还需面试。
3.申请流程:“先申请,后填志愿,不冲突”
高三上学期9-11月:在港校官网提交申请(比如港大的“内地本科生入学计划”),填基本信息、选专业,缴申请费;
高三下学期6月:高考结束后,在申请系统补填高考分数;
6月底-7月初:港校筛选名单,邀请部分学生面试(商科、医科必面,工科部分需面);
7月中旬:发offer,学生需在1-2周内确认是否接受(接受后,内地志愿录取不会受影响,可“二选一”)。
4.避坑提醒:这些“细节”别忽略
别等高考出分再申请:港校申请截止时间通常是次年4月,比如2026年入学,2025年11月开放申请,2026年6月截止,高考后申请就晚了;
面试别“背模板”:港校面试常问“为什么选这个专业”“你怎么看香港的教育体系”,回答要真实,别只会说“我热爱这个专业”;
别只看“排名”:港城大的计算机、港理工的设计,就业不输港前三,分数不够别硬凑。
四、赛道三:国际课程(IB/AP/A-Level)——“最灵活的路径,适合‘早规划’的学生”
IB、AP、A-Level是“国际通用货币”,用这些成绩申香港本科,不仅选择多,还能避开高考的“独木桥”:
1.适合人群:高一/高二启动,“想冲刺顶尖院校”的学生
目标港前三或热门专业(如港大商科、港科大计算机);
适应“自主学习+批判性思维”的教学模式。
2.不同课程分数要求:“IB最硬核,AP最灵活”
(1)IB课程(国际文凭课程)
港前三:总分38-40分(满分45),HL(高阶科目)3科6-7分,英语A或B达到5分;
港城大/港理工:总分34-36分,HL 3科5-6分;
优势:IB成绩认可度最高,港校更偏爱IB学生,部分专业可免面试。
(2)AP课程(美国大学先修课程)
港前三:5门AP 4-5分(比如申商科选“微积分BC、宏观经济、微观经济、统计、英语语言”),托福100+或雅思7.0+;
港城大/港理工:3-4门AP 3-4分,托福90+或雅思6.5+;
优势:AP考试次数灵活(每年5月考),可分多次考,适合“偏科”学生。
(3)A-Level课程(英国高中课程)
港前三:AAA-A*AA(比如申工科选“数学、物理、化学”),雅思7.0+;
港城大/港理工:AAB-ABB,雅思6.5+;
优势:A-Level科目少(通常3-4科),可集中精力攻强项,适合“目标明确”的学生。
3.申请时间线:“早规划,早拿offer”
高一:确定课程体系(比如选IB就开始学TOK、EE),考一次托福/雅思(目标80+/6.0+);
高二:考3-4门AP/A-Level,或完成IB HL科目学习,参加竞赛(如数学建模、物理竞赛);
高三上学期9-11月:提交港校申请,上传现有成绩、竞赛证书;
高三下学期5-6月:补传最终AP/A-Level/IB成绩;
7月:收到offer,确认入学。
4.避坑提醒:别犯这些“错”
别“盲目选科”:申工科必须选数学、物理,申商科选数学、经济,别选“没用”的科目(比如申计算机选艺术);
别“只看分数,不看活动”:IB学生的CAS活动、AP学生的科研经历,都是加分项,没活动很难赢;
别“忽视语言成绩”:即使IB英语达标,考个雅思7.0+能更有竞争力,港校更认“硬语言成绩”。
你现在是高一、高二还是高三?想走哪条赛道?可以告诉我你的情况,帮你定制具体的备考计划!
作者声明:作品含AI生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