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南京一中学学生击剑招生争议:15 岁省级冠军落榜

——立定跳远超国标20cm,少年逐梦路遭多重阻碍手握中国击剑协会C级赛事团体冠军和个人亚军、江苏省联赛个人冠军,中考文化

——立定跳远超国标20cm,少年逐梦路遭多重阻碍

手握中国击剑协会C级赛事团体冠军和个人亚军、江苏省联赛个人冠军,中考文化成绩达标,15岁的孙同学本是南京一中学击剑特长生招生的“种子选手”,却在2025年5月的加试中以59.6分(合格线70分)意外落榜。更离奇的是,体能测试更低、实战排名靠后的考生反而拿到录取资格。当家长孙先生为儿子的公平权益奔走时,南京市相关单位给出的“解决方案”让孩子陷入“有学不敢上”的困境,即便相关单位四次下达加急督办意见,这场持续四个月的入学风波仍未平息。

一、成绩优异却落榜,加试环节藏诸多猫腻

2025年5月24日,南京一中学击剑加试现场,孙先生看着成绩单满心困惑:孙同学在综合体能项目(立定跳远、跳绳、50米往返跑)排名第一,实战能力测试以15:5斩获分组第一,按击剑规则,即便不交叉对抗,最差也是此次比赛第二,最终却被评为第四大项第三名,仅得21.5分;而另一组实战15:9的考生,评分远超孙同学。

(评分标准,孙先生提供)

(评分标准,孙先生提供)

(评分标准,孙先生提供)

孙同学的资质本应符合录取标准:他有中国击剑协会C级赛事U14男子重剑团体第一及个人第二、江苏省青少年击剑联赛(南京鼓楼站)个人第一等省级、国家级荣誉,符合《关于做好2025年南京市普通高中体育特长生招生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省级以上个人或团体前三名可破格录取”的条件,中考467分也达“总分65%及以上”即455分录取分数线要求。

加试当场,孙同学拒绝签字确认加试异议成绩,一名评委竟称“即使给你满分也不够”。后续调查更暴露加试三重违规:

考核标准超纲:立定跳远对初中生设300cm满分,远超高中生大学单招280cm的国标,比南京市同类招生学校265cm满分超出35㎝,其他项目也有类似问题;

评分过程双标:专项技术考核中,教练对不同考生用不同考题,未提前书面告知考核细则,也未抽签确认不同考题,孙同学该项目仅评得17.1分,与该项前两名评分差距悬殊。更不合理的是,部分在综合体能、实战对抗比赛中成绩明显落后的考生,在专项技术考核中的评分却与孙同学拉开巨大分差,存在明显问题。

实战能力评分颠倒:按对抗比赛规则,实战比分结果是核心依据,但孙同学15:5的分组第一成绩,评分却低于另一组15:9比分结果更差的考生,且两者评分差距极大。对此,相关单位后续仅模糊回应“实战能力列4人中第三”,未释依据。

二、举报回复"打太极",复核决定回避核心问题

5月26日,孙先生向南京市相关单位相关部门口头及书面举报。依《通知》,相关单位需在6月9日前处理异议并“公示无异议后”,才能公布合格名单。但6月9日,相关单位与南京一中学未解决异议便公示名单,孙同学落榜。

6月12日,相关单位出具《关于孙同学参加南京一中学击剑特长生加试问题的回复》(以下简称《回复》),仅罗列“身体素质第一(15分)、基本技术第二(6分)、专项技术第三(17.1分)、实战能力第三(21.5分)”,回避“超标考核、考题不公”等核心问题,还称“南京一中学加试符合政策”。

(回复,孙先生提供)

(回复,孙先生提供)

6月13日,孙先生再向相关单位相关部门、吴某某等四位领导书面举报,仍未获书面举报答复。8月1日,他收到相关单位7月30日的《关于孙同学参加南京一中学击剑特长生加试问题的复核决定》(以下简称《复核决定》),该决定仍以《回复》为依据,未批驳任何事实,甚至承认“6月12日才回复(超6月9日节点)”“仅公示未落实无异议流程”,却坚持“符合招生要求”。

(复核决定,孙先生提供)

(复核决定,孙先生提供)

三、现场遭驱赶,入学方案成"烫手山芋"

8月18日至25日,为要书面举报答复,孙先生一家连续驻守相关单位等待,却遭9次驱离,期间还按排南京一中学24小时监护,8月25日他被强行带至派出所,可相关单位承诺的“6月13日举报答复”“8月18日局里现场受理的六大举报问题回复”仍未兑现。

8月25日前后,相关单位组织部门经十几次会议提出了最大诚意的按排方案:让孙同学到一中实验(雨花区)减免学费上学,到一中本部(浦口区)训练。但两校相距20余公里,15岁孩子往返需小半天,交通安全、午休保障、学时保障责任承担等均未明确。“这不是把孩子往火坑里推吗?”孙先生对该方案存在的系列问题难以接受。“本来按照规定和公平公正要求我家孩子就是应该正常入学本部,为什么现在上个学还要绕这么大的圈子?”

(组织会议宣布安排方案,孙先生提供)

四、相关单位四次督办无果

8月29日,孙先生向相关单位反映,相关单位当即要求“协调办理孙同学到一中江北(有击剑资质,可消安全隐患)就读训练”。截至9月17日,相关单位四次加急督办,却仍未有实质进展:

对相关单位说“找不到孙先生”,却能精准邮寄文件、打电话通知;

处理方式:相关单位提出“先让孙同学办理入学手续,后续再落实到一中江北校区就读”,完全无视相关单位“直接协调至一中江北校区”的明确要求;

9月17日,辖区所工作人员张某某未提前与孙先生沟通便跨区上门,相关单位要求“叫停公安介入”,相关单位置之不理。

孙先生质疑:“若方案是组织部门决议,为何不从学生角度出发?若记录不全,就是有一定问题存在。他们不认错、不落实督办意见、不解决实际问题,从我们家长角度看本质上就是不想让孩子正常上学。”

五、招生漏洞频发,底线何在?

此次争议背后,南京市相关单位及南京一中学的招生流程暴露出诸多漏洞:

文件自相矛盾:《通知》“招生程序”要求“公示无异议后上报名单”,“录取办法”仅提“公示5天”;南京一中学招生简章删“公示无异议后”,5月公示期未处理异议便上报名单。

考前违规承诺:南京一中学某主任考前称“不看文化成绩,只看技术”(有证人可佐证),违《通知》“专业加试合格且文化达标”要求,他质疑“被录取的考生或许存在文化成绩不达标情况,学校可能早已有内定名单,加试和成绩异议处理不过是对外招生的幌子。”

是否有违准则:相关单位相关部门将举报推给“业务科室”,8月23日相关工作人员接待时,有让南京一中学人员陪同,孙先生认为有违“被举报人回避”准则;《通知》未提“三公”原则,未明确考核国标,学校对成绩有绝对裁量权。

截至2025年9月下旬,15岁的孙同学仍未正常入学,错过新学期报到。本应在赛场与课堂逐梦的他,因争议招生陷入“有学难上”困境;家长孙先生屡屡碰壁。

在此,我们恳请上级相关部门:彻查南京相关单位及一中招生是否违规,公开成绩明细与评分依据;督促落实相关单位督办意见,协调孙同学到一中江北入学,明确安全与学业保障;以此次事件完善全国特长生招生制度,筑牢教育公平防线,让有才者皆能公平逐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