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12月,江苏宜兴精一
秦皇汉武
2021-06-22 22:18:25
1952年12月,江苏宜兴精一中学在修操场时意外挖出了三国东吴无难都督周处的墓,墓中已发现有多处盗洞。考古队紧急进驻后,在尸骨腰部发现了17件镂空花纹的金属带饰,并送往南京大学化学系进行成分检测。结果显示:其中一件带饰的成分为85%铝。
这一发现不仅轰动了考古界,也让科技界的专家为之一振。因为按照当时科技界的定论,铝最早是由丹麦化学家奥斯特在1825年才提炼出来的,1886年电解法发明后,人类才开始了大规模的提炼铝这种金属。而周处死亡年代是晋惠帝元康七年(公元297年),比铝的发现足足早了1500多年。周处墓中的铝到底从哪来的呢?
专家最先注意到墓中的盗洞,推测铝可能是盗墓者带入的。但这一猜测被参与发掘的罗宗真教授否决,因为含铝的带饰是在死者腰带位置发现的,出土时带饰上方还有30厘米的土层,未见有扰动痕迹。此外,铝片上残存的沉积物,在色泽、成分上均与其它十余件带饰相同,基本可以排除是现代产物。
那有没有可能是南京大学检测错误呢?慎重起见,在随后的30余年里,东北大学、清华大学分别通过传统检测法和光谱定性分析法对出土物进行了检测,结论均为高纯度铝。这也就意味着,周处墓中的确出现了超出人类认知范畴的东西。直到今天,古墓铝的来源问题依然没有定论。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