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甘宁速杀马延张顗,赵云仅砍伤,是甘宁武力更强吗?答案显而易见

大家好,我是黑白三国。常读《三国演义》的朋友,或许会留意到一个有意思的细节:同样面对曹操麾下的马延、张顗二将,甘宁在乌林

大家好,我是黑白三国。

常读《三国演义》的朋友,或许会留意到一个有意思的细节:同样面对曹操麾下的马延、张顗二将,甘宁在乌林一战中能速杀二人,可赵云在长坂坡时却只将他们砍伤,让其逃走。

这难道真的说明,甘宁的武力比赵云还高?要知道赵云长坂坡单骑救主的威名,在三国里可是响当当的,怎么会在这两位将领身上,反倒不如甘宁干脆?咱们得从原著的情节里,慢慢捋清楚其中的门道。

乌林溃军遇甘宁,天时地利占上风

先说说甘宁斩杀马延、张顗的场景,这事儿发生在第五十回,赤壁之战刚结束那会儿。曹操的大军被周瑜一把火烧得丢盔弃甲,几十万兵马乱作一团,曹操带着残部往华容道逃,走到乌林的时候,甘宁带着吴军追了上来。

原著里写这时候的曹军 “人困马乏,焦头烂额,各欲逃生”,连曹操自己都心乱如麻,更别说马延、张顗这两位偏将了。

当时马延、张顗本有三千北地人马,分了两千给曹操,两人仅剩一千。连阵型都没来得及摆好,甘宁就带着精锐骑兵杀到了。甘宁本就是吴军里的悍将,惯于冲锋陷阵,这会儿吴军士气正盛,趁着赤壁大胜的势头,一个个嗷嗷叫着往前冲。

马延、张顗这边呢?士兵们早就吓破了胆,手里的兵器都握不稳,二将自己也慌了神,仓促之间举刀迎战,哪里是甘宁的对手?甘宁手起刀落,没几个回合就把两人斩于马下,说起来更像是 “趁你病要你命”,占尽了战场形势的便宜。

要是细想一下,这时候的曹军早已没了战斗力,就像一群待宰的羔羊,马延、张顗就算有几分本事,在这种溃军之中,也根本没法发挥。甘宁这边却是以逸待劳,带着士气正旺的军队,此消彼长之下,速杀二将其实并不奇怪。

长坂赵云为救主,四将围攻加抱子,处境艰难难尽斩

再看赵云在长坂坡遇到马延、张顗的情况,那时候的场景和乌林完全不同,甚至比咱们之前想的还要凶险。

原著里写得明白:“赵云纵马正走,背后忽有二将大叫:‘赵云休走!’前面又有二将,使两般军器,截住去路:后面赶的是马延、张顗,前面阻的是焦触、张南,都是袁绍手下降将。赵云力战四将,曹军一齐拥至。”

这可不是只面对马延、张顗两人,而是前后夹击的四员将领,且这四人都是从袁绍麾下归降曹操的,多少有些战场经验,绝非寻常散兵。

更关键的是,赵云此时怀里还抱着阿斗。那孩子尚在襁褓之中,赵云得用一只手护住他,动作必然受限 —— 寻常将领骑马作战尚且要双手握兵器才能发力,赵云却要分心护着弱子,等于自缚一臂。

他单枪匹马杀进曹军腹地,本就为了找阿斗,一路上 “杀透重围,血满征袍”,斩了曹营十几员将,体力早有消耗,如今又被四将堵住去路,哪有精力跟他们死磕?

他挺枪迎战,目的从来不是 “斩将”,而是 “破围”。所以赵云在砍伤敌将后,见他们退却,立刻借着空隙往前冲,根本没工夫追上去补刀——身后焦触、张南还在逼近,周围曹军又 “一齐拥至”,多耽搁一秒,阿斗就多一分危险。

这种时候,“伤敌退敌” 已是最优选择,若非要强求 “斩敌”,反倒可能把自己和阿斗都陷进去。

敌将状态分好坏,胆气影响战结果

除了战场形势和作战目标不同,马延、张顗这两位将领自身的状态,也左右了战果。在乌林面对甘宁时,他们得知老板曹操刚从火海里逃出来,早就吓破了胆,心里实际上只有 “逃命” 一个念头,根本没有斗志。这种情况下,他们面对甘宁的猛攻,只会本能地躲闪,根本没法组织有效的抵抗,被速杀也在情理之中。

可在长坂坡面对赵云时,情况就不一样了。那时候曹操的大军刚刚追上刘备,整体阵型还在,曹军的气势正盛。马延、张顗身边还有焦触、张南配合,四人一起围攻,心里有了依仗,胆气自然足了些。

他们知道只要缠住赵云,后续的援军很快就会赶到,所以敢跟赵云交手,哪怕打不过,也能借着同伴的掩护撑上一会儿,最后带伤逃走——这和在乌林时,两人孤立无援、只能各自逃命的处境,简直天差地别。

结语

其实在《三国演义》里,武将的发挥从来都不是只看武艺高低。就像吕布那么厉害,在濮阳之战中,也因为曹操大军的围攻,不得不撤走;关羽温酒斩华雄,除了自身武艺高,也占了华雄连杀数将后体力不支的便宜。

甘宁和赵云战马延、张顗的不同结果,正是这个道理的体现——甘宁是趁溃军之弱,以众击寡;赵云是抱弱子之重,以一敌四,两者的处境根本没有可比性。

要说甘宁的武力,确实不差,百骑劫魏营全身而退,在吴军里也是顶尖的猛将;可赵云的武艺,更是不用多说,带着阿斗还能在四将围攻下杀出一条路,这份本事,纵观三国也没几人能及。更别说他还战平过文丑和许褚。

单凭着斩杀马延、张顗这一件事,就说甘宁的武力比赵云高,显然是不够客观的。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演义》)

诸位看官,在你看来,演义里,要是甘宁和赵云真的正面打一场,谁能更胜一筹呢?

欢迎评论区煮酒论英雄,友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