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早就是超级大国了啊!”——刷到这句话时,我刚喝完一杯十八块的拿铁,顺手把外卖袋扔进小区分类垃圾桶,手机还在震动,提示我本月房贷扣款成功。心里咯噔一下:超级大国跟我有啥关系?
别急着喷,我也不是酸。只是每天挤地铁被踩脚、加班到凌晨、月底看银行卡叹气的人,听到“超级大国”四个字,第一反应不是航母下水,而是明天能不能抢到九块九的秒杀鸡蛋。这种撕裂感,比任何宏大叙事都真实。
数据不会骗人。全球制造业增加值里,中国占比超过三成,比美日德加起来还多。你家抽屉里随便翻出的小家电、手机壳、数据线,十有八九印着Made in China。这不是“厉害了我的国”的口号,是流水线上工人三班倒的指纹和油污。但人均一算,GDP刚到世界平均线的1.3倍,比墨西哥略高,比希腊略低。所以老外在北京国贸喝完三百一杯的鸡尾酒,转头问:“这算发展中国家?”——他们没见过甘肃农村的孩子冬天捡树枝生火。
军迷最爱聊歼20、055大驱,珠海航展的视频弹幕飘满“炸街”。但真要说打仗,南海岛礁上还住着渔民,每天跟海警船打招呼,偶尔被越南渔船蹭网。藏南的苹果熟了,得翻山越岭运出来,边防战士巡逻时还得防蚂蟥。这种“我家地盘但别人住着”的尴尬,全球独一份。五常里,谁家门口还贴着“此房有争议”?
更闹心的是邻居。北边俄罗斯核弹数量够把地球重启三遍,西南印度天天试射导弹瞄准谁不好说,东边朝鲜刚放完二踢脚,日本自卫队改个名就敢叫航母。二十个邻国围着,比过年亲戚催婚还密集。美国至少东西两大洋当护城河,中国这边是“开门就是走廊,抬头全是摄像头”。
有人掰着手指头算:工业300分,军事150分,科技100分……金融只能打30分。为啥?美元加息,全球跟着打喷嚏,人民币离岸汇率连夜跳水。你去泰国旅游,导游只认绿票子,微信付款得加手续费。文化更惨,15分。抖音神曲洗脑东南亚,但真要让越南年轻人背李白,他们宁可唱Kpop。孔子学院开了几百家,隔壁韩剧粉丝见面会门票秒光,国产剧出海还得靠古装滤镜。
最扎心的是护照。意大利背包客在拉萨高反,领事馆直升机接走;中国驴友在非洲被抢,大使馆先问“有没有交医保”。不是不帮,是真没那么多资源。全球撤侨能调动军舰的是好莱坞大片,现实里更多时候是工作人员挨个打电话:“护照丢了?先去警察局开证明。”
但你说中国弱?高铁能把你从广州南站嗖地送到北京西站,中间还能点外卖。外卖小哥比联合国维和部队还准时。无人机送药到珠峰大本营,信号比我家地下车库都好。这些日常细节,比阅兵式上的正步更吓人——因为你看不见它什么时候升级的,就像手机系统半夜自动更新。
矛盾就在这里。一面是十八线城市还在用旱厕,一面是深圳实验室里六代机图纸被当草稿纸;一面是大学生挤破头考公务员,一面是工厂老板月薪一万招不到焊工。这种错位感,让人没法简单用“强”或“弱”定义。像家里长辈说的:“你月薪三万,但脱发;表弟开滴滴,天天晒自拍——谁更幸福?”
韩国人来上海,震惊地铁能微信支付;甘肃农村娃上网课,得爬到山顶找信号。这两个画面同时存在,就是中国现状。联合国收会费按发达国家标准扣款,但扶贫办刚撤销的牌子还在仓库里落灰。美国人嚷嚷“中国必须是发达国家”,转头加关税清单比我家购物小票还长。
二十年后呢?可能河西走廊的风电叶片铺满戈壁,也可能鹤岗房价跌到三百一平。可以确定的是,今天纠结“是不是超级大国”的焦虑,会被下一代人当成段子。就像80后小时候觉得“超英赶美”是口号,现在00后把特斯拉当杂牌车。
所以啊,超级大国这顶帽子,戴不戴得上得看别人认不认,更得看自己人舒不舒服。毕竟,航母再多,也替不了我明早挤地铁的早高峰。你觉得呢?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