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戴着达音科DTW300,悠闲的走在花木繁盛的小路上而不被路过的车辆打扰时,我一直在想,TWS这个品类依旧是需要HIFI品牌来介入的,因为他们会调音,会明确知道自己要得到一个什么声音然后高完成度的给做出来,何况现如今TWS品类的局面,似乎又一次朝着对HIFI品牌越发有利的情况在发展了。
最早主动降噪这个玩意儿,也就BOSE一家最拿手,后来苹果也开始很强,再之后国产几大手机品牌纷纷入场——技术的扩散和掌握,总是有先有后,在这个过程里HIFI品牌的确在资源体量和渠道上没法跟人家比,所以前些年,HIFI品牌的TWS,通常是在声音上枪扎一条线,若要拼全方位的产品力或者性价比,那通常是占不了便宜的。
然而近几年的情况是,主动降噪TWS这类产品普遍触碰到了客观的技术壁垒,一方面的确大家降噪通话和各项功能都越做越精之后,各自再想在有限的体积重量下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真的很难了,得等更革命性的技术突破出现;另一方面消费者的感知也到了瓶颈期,你说你降噪比他手里那条测试数据又高了3dB?那老百姓他对比着听觉得这个差距太微弱了,没理由为了这么点区别换机啊。所以很大程度上,许多品牌的主动降噪TWS进入到了一个性能的原地踏步期,更多是尽可能在新品定位和定价上想办法,在完善度上进一步打磨。
这实际上就给了HIFI品牌追上来的机会——我是跑得没你快,但你这不是前面儿没路了么?那我只要别停下,只要有追求,我是可以追上来的。
恰好达音科这个品牌,你看他一路做有线HIFI耳机产品线并不过分延展,但人家也不是没尝试过CD机、耳放这些花活,尤其是之前的DTW1000H三单元圈铁真无线那更是一个很大胆的尝试,足见这家品牌在做产品方面是一贯有好奇心的。然后这次他们的这款新品DTW300,则是品牌内第一副带主动降噪的TWS,这个第一次,它在降噪方面能做到什么程度呢?
咱抛开参数直接点吧:我觉得达音科DTW300的主动降噪水平,综合体验上已经逼近或持平了主流手机品牌中档产品的水平,打开之后能做到“瞬间让世界安静下来”,而这个安静程度则到不了那种让你忽然觉得“我去这空气怎么忽然被抽干了似的,我是不是聋了?”的地步,比如你就站在原处暂停播放音乐看着一辆汽车路过,它不会让你觉得这车完全静音,胎噪路噪和发动机的声音还是会有轻微感知,但这些噪音又很明确的被滤除掉一大截了,已经不会令人烦扰。坦白说跟那种定价四位数的现役手机品牌旗舰TWS比起来,这个降噪深度还是会逊色一筹,而若是作为一副定价不高的TWS来说它则绝对值回票价(还不知道定价,不过考虑到达音科一贯在这件事上手狠,我肯定不敢猜太高)。
且这副塞子的降噪有两个很不错的优点:它的负压效应非常轻微,实际上比现役的绝大多数主流降噪耳机还要更轻微,对于负压敏感人群较为友好;另外它在APP里提供了强弱两档降噪效应可选——是的,这也是达音科第一款带APP的耳机,为了一副耳机把APP也研发了出来,诚意是肉眼可见的。
环境音模式下,外界声音的拾取和放大做得足够到位,白璧微瑕的是这些声音似乎会多做出一些混响,传递的声音不会够直白,于是真实感会稍有折损,等于是个硬件下本软件则有提升空间、总体则可用有效的环境音观感——这里要讲句题外话,我算是音频类博主里对手机品牌TWS接触较多的那种,部分型号还会从研发期就参与接触,所以我对这几项的评价应该会比很多耳机爱好者更严苛,而作为首次推出主动降噪TWS的达音科,这个发挥已经是可圈可点了。
双耳合计6麦克风的系统不光是应付降噪和环境音,搭载了AI通话降噪的这款DTW300在通话方面也给到了良好的清晰度;全新的蓝牙5.4版本可谓是先人一筹;此外游戏/音乐双模式、入耳检测智能暂停、APP内自定义操作设置这些该有的功能都齐备,还给了IPX4级防尘防水。
外观嘛,达音科DTW300用了个比较常规的造型,这意味着它在佩戴感上会比较普适,正常人一看就知道咋带咋用,实际上戴起来舒适度也蛮可以,耳塞柄上部是触控操作区,然后在一个常规造型的基础上,搭色搭得很给力,杏黄色的内衬鲜活感一下子就出来了,更漂亮的是这个耳塞柄——半透明视窗可见电路板的搞法,搭配耳塞柄上设计感和手感都很不错的棱线,相当吸睛,相当好看!
既然是HIFI品牌的真无线,那么大家肯定是对它的音质有一定的预期:你肯定不会在调音上兵荒马乱,你高低要比同价位的TWS音质更妥帖,对不对?
实际上,我当时第一耳朵的感受是:达音科你怎么不早点做TWS呢?
你看,从品牌风格来说,达音科的有线耳塞从来都不去做那种两头翘的声音,相反他们一直以来都是“守中”为先,先把中频的厚度培元固本,然后中频和高低的衔接也很留心,那种为了两端而拉薄声音厚度的做法他们从来不玩,出来的声音首先要是中低频健康实在的,然后咱们再聊其余。
而TWS产品,受限于体积重量电池这些属性,最容易犯的错误也就是为了拉两头,把中间扯散了削薄了,然后很多TWS折腾出来一个虚巴巴的声音,鼓点单薄人声破碎让人听着就想给它灌六味地黄丸——等于说达音科的这套调音理念,拿来做TWS,先天就不会犯那种最容易犯的错误,先天就是互补而契合的。
具体到DTW300上,我不会说这副小塞子的中低频有多硬朗紧实,这个还是超纲了,但它却同时做到了“中低频有着同类产品里较为优良厚度的同时,它还能加进去一些很带感的肉味儿和韧劲儿,弹性足泛音柔活力佳,然后氛围崇尚宽松,同时高频也给了些光泽感”——等于这是个听起来,又相对踏实不虚弱,又给足你鲜活氛围的这么个调音走向。
那么这当然不是个素质流的搞法,实际上在TWS上纯粹搞素质流我还是觉得这事儿太缘木求鱼了,还是应该换位思考到消费者的位置上,以听感甚至以心情为主导。而具体到素质这块儿,实际上DTW300这颗LCP液晶复合振膜素质可一点都不差,它首先拉得出一个跨度不错的三频,声场的场感也毫不逼仄反而称得上宽敞,然后三频的细节它都能在给到你良好厚度的同时,做得出一点结象感和聚焦感——是的,不多,毕竟这是TWS咱不能真跟有线耳机掰头,而这时候达音科最聪明的地方就来了,它在这个一点结象聚焦上,都会裹一层较为活泛富于弹性的残响,听起来律动感立马就有了;加之这副塞子的分离度也真正的有东西在的,当得起密集淋漓四个字,于是整体氛围也会由此而毫不呆板,整体听起来蹦蹦跳跳而精彩活跃。
更值得一吹的是它的人声:这个人声吧,位置略微推前饱满度颇高之余,它是很带有一些“松润甜”的劲头在里面的,会比一般的TWS很明确的多一份肉味儿和气息度,中高频稍微压一下齿音,又不会说把口水声吞吐声这些一刀切没收掉(这些东西还是很附加情绪煽动力的,都切掉那就干巴了,可能有些口味素净的朋友还会觉得这副塞子口水给得稍多了点也正常);然后高频它又多带点光泽感,于是……我能说这算是个女毒TWS么?TWS有这个女声表现力+感染力,在这种又宽松又鲜活的氛围里,给出这种不浓烈又带有一点婉约,然后发力在松润甜上的具有明显风情的演绎,这还真的蛮少见的,足见达音科玩了这么年“守中”,人家这块儿的确是有手段有想法。以及男声也会显得比较情绪绵密,也能表现出更多的感染力——达音科DTW300这小家伙绝对是个流行人声佳选。
那么,染了么?染了。适合器乐么?不算适合。好在APP里,它是提供了“均衡、流行、古典”三个选项的,切换到最后一个模式你会发现,泛音老实很多,整体密度压实很多,编制大一些也更不容易乱,然后会相对更适合器乐的演绎——不过个人还是建议,这塞子,就放在流行模式下,听流行,这会是它表现最出彩的状态,我是喜欢用一个东西就用其最长板的那种人。
总结一下就是:达音科DTW300是一副,功能降噪这些都做得还蛮完善,然后音质它很明显有自己的想法和道行,素质不错的前提下尤其适合流行人声——你要是说你最近想买个带降噪的TWS,就是主要听流行人声,你不介意它给风情给情绪甚至还迫不及待渴望这些,那我一准儿推荐达音科DTW300,你信我的你直接买就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