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十年拒吃药,肾脏濒临崩报废!最后一刻,医生给他救回一半肾功能

五十岁的吕大哥坐在诊室里,双手不自觉地搓着衣角。当医生说出“再晚来一步,可能就要终身透析”时,他深深地低下了头。这个浙江

五十岁的吕大哥坐在诊室里,双手不自觉地搓着衣角。当医生说出“再晚来一步,可能就要终身透析”时,他深深地低下了头。

这个浙江金华汉子,比谁都清楚肾衰竭意味着什么——十年前,他的母亲正是从糖尿病走向尿毒症,最终离开了人世。

命运仿佛开了个残酷的玩笑。母亲去世后不久,吕大哥也被确诊患有糖尿病肾病。他明明知道这个病会如何发展,却选择了最让人不解的方式:整整十年,拒绝一切治疗。

“我知道严重,但就是没法坚持治疗”

吕大哥的难处,外人很难真正理解。

二十年前,他被确诊为精神分裂症。这不是电影里那种“一人分饰两角”的戏剧化病症,而是持续受到幻听、幻觉的困扰。这些症状间歇性发作,却逻辑严密到让他难以分辨真实与虚幻。

“精神分裂”这个名称确实容易让人误解。实际上,我国学界正在推动更名,香港、台湾等地已经完成了改名。对吕大哥来说,维持日常生活的秩序已属不易,规律服药治疗肾病,成了他难以完成的任务。

十年放任,肾脏付出沉重代价

从糖尿病发展到糖尿病肾病末期,通常需要23年左右。而吕大哥,只用了短短十年。

更严峻的是,糖尿病肾病一旦进入第五期——即便只是肾功能轻度异常,其透析风险和预期寿命,已经与其他肾病的尿毒症期相当。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糖尿病患者的肾脏,不仅要应对常规毒素,还要承受高血糖的持续攻击。血糖的毒性比肌酐等常规毒素更强,若再合并高血压、高血脂,对肾脏的破坏速度会大大加快。

入院检查时,吕大哥的血肌酐已经升至277μmol/L。对糖尿病肾病患者来说,血肌酐达到400μmol/L左右就需要准备透析了。他离那个临界点,只差123个单位。

肾活检揭晓惊人真相:为时未晚!

按照常规理解,血肌酐升高到这种程度,通常意味着肾脏已经萎缩超过一半,功能损失达到80%-85%。

但肾活检结果却让所有医生既惊讶又振奋:

吕大哥的肾脏萎缩面积只有40%-50%,还有一半以上的肾组织处于可恢复状态!

是相信血肌酐数值判“死刑”,还是相信肾活检结果给予生机?

医疗团队仔细研究了他的肾活检报告,发现了一系列关键线索:

他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出现了“空泡和颗粒变性”。简单来说,就是肾细胞在长期高血糖环境下,因严重“缺糖”而错误地囤积了大量脂肪和失活蛋白质。

这就像是一个饥饿的人,在得不到正常食物时,拼命吃下无法消化的替代品,最终把自己“撑”出问题。

这些病变虽然严重,但确实是可逆的。肾活检结果与病变机制相互印证,让医疗团队有信心放手一搏。

中西医结合,创造希望

医疗团队为吕大哥制定了精准的治疗方案:一方面使用利格列汀等药物严格控制血糖、血脂,阻断继续损伤;另一方面根据他“舌淡苔白、腰膝无力”的中医证候,开具健脾益肾、活血祛毒的中药方剂,内外兼治,提升肾脏供血供氧。

治疗18天后,奇迹出现了:血肌酐从277μmol/L显著下降至176μmol/L!

悬崖勒马,还好不晚!

为什么肾脏只坏了一半,却会出现肾衰竭的指标?

医生解释:这正是十年完全不治疗的后果。如果吕大哥能一直规范治疗,即便超重(94公斤),他的血肌酐预计也能维持在100出头;如果体重控制理想,保持在几十的水平也是完全可能的。

好在最后关头,他走进了医院。经过积极救治,不仅暂时摆脱了透析风险,这样的肾脏功能预计还能维持20-30年。

出院时,吕大哥送来锦旗,脸上终于有了笑容。对他来说,这次就医不仅拯救了他的肾脏,更让他明白:无论情况多糟糕,永远不要放弃希望。及时的专业干预,往往能在最危急的时刻,为生命赢得转机。